众力资讯网

黎辉操盘140亿退市:PE深度赋能时代的产业变革样本当安能物流143亿港元私有化

黎辉操盘140亿退市:PE深度赋能时代的产业变革样本

当安能物流143亿港元私有化要约落地,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的名字再次成为资本圈与物流行业的焦点。这场由PE牵头、联合主权基金与专项投资机构的退市交易,绝非简单的资本套现,而是多重逻辑交织的战略选择:既是安能物流摆脱上市困境、聚焦长期发展的破局之举,也是黎辉“投资驱动变革”理念的又一次实践,更标志着中国PE行业从财务投资向产业操盘转型的深刻变革。在快运市场巨头割据、资本寒冬未散的背景下,这桩交易为产业整合与资本赋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安能物流的私有化,本质上是上市收益与发展成本失衡后的理性抉择。作为“港股快运第一股”,安能自2021年上市以来始终未能摆脱破发困境,股价从13.88港元的发行价一度跌至1.663港元,最大跌幅近88%,即便2025年有所回弹,仍未触及发行价水平。低迷的股价不仅让公司丧失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更带来了持续的估值压力——其市值长期落后于顺丰快运、京东物流等同行,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支撑网络扩张与技术升级。与此同时,维持上市地位的合规成本、信息披露压力,以及管理层分散于资本市场沟通的精力,都在削弱企业应对行业竞争的核心能力。2024年以来,中国零担物流市场进入“巨头游戏”阶段,顺丰系与京东系合计占据半壁江山,安能虽以1415万吨货量位居第三,但6.4%的营收增速显著低于头部玩家,且被迫卷入价格战以维持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退市成为安能的最优解:既可以节省上市相关成本,将资源重新聚焦于核心业务与数字化升级,又能摆脱短期股价波动的束缚,更灵活地推进战略变革与行业整合,实现“以退为进”的发展转型。

财团“新三角”的组建,彰显了长期价值投资与产业协同的深层考量。此次私有化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三大机构联手推进,持股比例分别为52.40%、23.80%及23.80%,形成了“产业操盘者+长期资本+灵活执行者”的稳定架构。大钲资本作为安能的长期股东,从2020年安能资金链紧张时的3亿美元注资,到2022年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推动管理层重组与扭亏为盈,早已深度绑定企业发展——2023年至2024年,安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190.43%、63.69%,证明了大钲资本“深度介入+战略重塑”的能力。淡马锡作为全球顶尖主权财富基金,秉持“世代投资”理念,此次入局既是看好中国零担物流的整合红利,也可通过其投资的菜鸟、京东物流等企业形成生态协同。而True Light作为淡马锡旗下专注亚洲市场的独立投资平台,其4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与灵活的交易结构设计能力,为私有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三者的协同,既解决了私有化所需的资金实力,又带来了产业资源、全球视野与操作灵活性,为安能退市后的“价值再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黎辉的操盘逻辑,延续了“深度介入+价值重构”的成功范式。这位深耕PE领域二十余年的“操盘手”,早年在华平投资期间便以“躬身入局”的投资风格闻名,创办大钲资本后,更是以瑞幸咖啡的逆袭案例确立了行业地位。在瑞幸遭遇财务造假危机、濒临退市之际,大钲资本不离不弃,通过持续注资、收购创始团队股份成为控股股东,随后深度参与企业战略调整、供应链优化与品牌重塑,最终推动瑞幸从退市边缘走向市值116亿美元的行业龙头。此次操盘安能私有化,黎辉的逻辑一脉相承:首先,在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但核心价值尚存时果断出手,以48.54%的溢价展现诚意,争取创始人与管理层的全面支持——秦兴华不仅套现约10.8亿元,更彻底放权退出核心管理;其次,通过私有化实现绝对控股权(持股比例升至28.78%),为后续战略变革扫清障碍;最后,明确退市后的发展路径,即保留核心业务与团队,通过深化协同、并购整合优化运营,这与瑞幸被接管后的“聚焦核心业务+效率提升”战略高度一致。黎辉曾阐释其“投资驱动变革”的理念:“要跟企业和企业家长期做资本合作,重塑行业生态,创造颠覆性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安能物流正是这一理念的又一次实践。

这场交易的深层意义,在于揭示了PE行业从“财务投资者”向“产业操盘者”转型的必然趋势。过去,中国PE行业多以财务投资为主,侧重于Pre-IPO阶段的短期套利,对被投企业的运营干预有限。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优质标的稀缺,单纯的资金支持已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像黎辉这样兼具产业洞察力、战略重塑能力与运营管理经验的“产业型PE”正在崛起。大钲资本的投资版图清晰地展现了这一转型:从瑞幸咖啡的消费赛道,到泰邦生物的医疗领域,再到儒拉玛特的工业自动化、安能物流的物流行业,其每一笔投资都伴随着深度介入——或主导管理层重组,或推动战略调整,或整合产业链资源。这种“控制型投资+运营赋能”的模式,不仅能在企业面临困境时挖掘潜在价值,更能通过长期布局实现产业升级,这与传统PE的“投后管理”有着本质区别。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产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将成为PE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更多陷入发展瓶颈的企业提供转型路径。

安能物流的私有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于安能而言,退市后将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束缚,在大钲资本的赋能下聚焦网络优化、数字化升级与行业整合,有望在巨头环伺的快运市场中实现突围;对于黎辉与大钲资本而言,这是其“投资驱动变革”理念在物流行业的重要落子,若能复制瑞幸的成功,将进一步巩固其“产业型PE”的行业地位;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交易为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本——当PE不再只是“供血者”,而是成为“操盘手”,便能激活企业潜在价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物流行业整合加速、资本回归长期价值的时代背景下,黎辉与安能物流的故事,或将成为产业变革史上的又一个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