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贝森特出来讲话了!在中美会晤结束之后,10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我们

贝森特出来讲话了!在中美会晤结束之后,10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我们将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再让供应链中有任何咽喉点。我们将掌控稀土、半导体、药品、钢铁和造船等领域的供应链。特朗普总统推行的美国优先议程的一部分,就是让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再像他继承的那样,在供应链中有任何咽喉点。   美方这种姿态调整,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善意,而是被现实教训后的清醒认知。之前特朗普政府一股脑地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结果咋样?   不仅没能压服中国,反而让美国自己尝到了供应链紊乱、通胀高企的苦果。特别是中国在关键领域,比如稀土出口上依法实施管制后,直接戳中了美方的软肋,让他们的军工和医疗产业顿时紧张起来。   贝森特当时就有点慌,甚至要在G7会议上拉拢盟友共同应对,这恰恰暴露了美国想单独压制中国根本行不通。   这一连串的碰壁,估计让贝森特们彻底明白了,那种居高临下、极限施压的老套路在中国这儿根本玩不转,除了能把关系搞僵,啥实际好处也捞不着。   所以贝森特现在谈“尊重”,骨子里其实是在承认中方的实力和谈判地位。中美两国经济体量这么大,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就深度缠在一块儿了。   想“脱钩断链”?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最后受伤最重的肯定是全球经济,美国自己也跑不了。中国这边呢,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三原则。   中方始终认为,中美两国做伙伴才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贝森特说“特朗普总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的尊重无人能比”,但要想让中美关系真正“重置”,光靠领导人个人的所谓“威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得看美方能不能在行动上真正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就拿台湾问题来说,这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方要是真的尊重中国,就得老老实实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在经贸科技领域也一样,不能一边喊着要合作,一边又变着法儿地搞小院高墙、搞排华性补贴来打压中国的发展。   这种看似“精准打击”的操作,实际上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是在和市场经济原则对着干,最终会反噬自身。   中国通过自身的实践已经证明,供应链的韧性不是靠保护主义垒出来的,而是靠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开放的合作姿态锻造的。   贝森特特别点出的稀土、半导体、药品、钢铁和造船这些领域,恰恰是全球供应链中最需要协同合作的地方,而不是搞“小圈子”封闭循环的试验田。中国在这些领域要么拥有庞大的市场,要么具备关键的生产能力,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方想自己“掌控命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这种“掌控”意味着要把中国排除在外,那结果很可能不是增强安全性,而是制造新的脆弱性,并且会大幅推高全球成本。   真正的供应链安全,应该建立在多元化、韧性和开放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搞排他性的“脱钩断链”。   实际上,中美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中能达成阶段性协议,双方都取消大部分加征的关税,就证明了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那次会谈能取得进展,正是因为双方回到了务实、相互尊重的轨道上,认识到“冲突对抗没有赢家”。   贝森特本人后来也承认,中美经贸合作空间巨大,美国并不想与中国“脱钩”。这说明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照顾彼此合理关切,中美是完全能够找到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的。   眼下来看,从日内瓦会谈到达成初步共识的吉隆坡会谈,再到刚刚结束的元首会晤,中美经贸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   贝森特说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中方也表示会购买美国农产品并协助解决芬太尼问题,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   但咱们也得清醒,美方的战略焦虑和对华遏制打压的深层动机不会轻易消失。贝森特强调要掌控供应链“咽喉点”,也反映出美方在关键技术领域对华进行长期战略竞争的意图没有改变。   所以说,贝森特提到“尊重”,可以看作是中美关系一个可能的积极拐点,但这条路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美方接下来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