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阳]俄罗斯似乎还沉浸在“雅尔塔时代”的幻觉中,认为只要导弹一响,世界就该紧张

[太阳]俄罗斯似乎还沉浸在“雅尔塔时代”的幻觉中,认为只要导弹一响,世界就该紧张起来。但这次,全球一片寂静。俄外长拉夫罗夫亲口证实:“海燕导弹试射后,国际社会集体沉默,俄方没有收到任何外交反馈。”这让莫斯科多少有点意外。 过去几年,只要俄罗斯曝光新型武器,总能在外国媒体刷足存在感。这次海燕的消息,是官方第一时间发布的,莫斯科方面态度强硬,对外表态底气十足,但外界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迅速跟进。 曾经,海燕被外界称为“打破格局的核力量”,军事专家讨论一波接一波,如今却成了小字新闻,关注度骤减。 全球都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东冲突还没平息,乌克兰问题陷入僵局,红海船队遭袭让人担心贸易安全,美国政坛忙着预热大选。 各国政要和舆论的目光,早就转向自身利益和实际风险,对俄罗斯的新武器秀只剩下轻描淡写。 能源、经济、地区安全这些头等大事远比一枚新导弹更牵动人心,海燕即使再强,全球的应对节奏也没有变。 实际上,这种冷场并不只是因为大家忙着别的事,更跟俄罗斯推销武器的方式密不可分。从海燕到匕首、高超音速武器再到锆石,这几年俄罗斯每隔一阵子就大张旗鼓造势,时间久了,外界已养成了冷处理习惯。 每次公布新项目都像是例行公事,实际水平和宣传效果到底有多大差距,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些军事分析员只是在后台悄悄做数据比对,并不急着在台前吵嘴。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俄罗斯,像美国、中国试射新武器时,也很少再引发公开争论。现在各国应对军备新闻,多数不会冲动表态,而是先私下收集情报,等真正部署有影响再做决定。 情报员盯着参数和飞行轨迹,决策者注重谁能提供能源、谁能创造经济机会。真正能带来实惠的东西才有价值,军事噱头早已退居二线。 专家开始反思是不是发布频率太高、内容过于浮夸,不如脚踏实地搞技术提升。海燕这种核动力巡航导弹长期飞行理论上很厉害,但实战可靠性是否过关,外界还在观望。 俄媒做了不少报道,讨论“外国为什么安静”,也有人建议换个路子,把精力放在真正的突破上。 现在的大国外交讲究实效,军事动作不再是外交的核心,合作和经济利益成了主旋律。欧洲护着天然气,亚洲忙着提增长,美国为内政奔走,没人愿意为一枚导弹改变现有策略。 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也很少就这类试射另开大门,各国照样按部就班。大家都明白,只有落到实际的技术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