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得偿所愿,中方取消出口限制,美国立刻松口撤关税,这场“互给面子”的较量,谁才是真正拿到筹码的一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吉隆坡这场会谈结束后,双方都在对外宣称取得了进展,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框架搭得很成功,中方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也表示达成了基本共识。 表面看上去确实挺和气,美国不加那100%的关税了,中国也暂停了稀土管制,大家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可真要说谁赢了,这事得细细掰扯。 先看时间节点就能发现蹊跷,10月9日中国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第二天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炸了,说要从11月1日起加征100%关税,还要限制关键软件出口。 这火气来得又急又猛,摆明了是被稀土这张牌给刺痛了,可两周后在吉隆坡,美方态度来了个急转弯,不但关税计划作废,连之前加的10%芬太尼关税都取消了,24%的对等关税暂停期也延长一年,这变脸速度快得让人意外。 美国着急是有道理的,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但芯片、电动车、军工设备全离不开它,中国占了全球稀土加工的九成,美国就算想绕开也绕不掉。 特朗普这些年一直喊着要产业链回流,拉着澳大利亚、日本搞替代供应,可钱砸下去了,产能还是上不来。 中方这边稀土管制一升级,美国那些稀土概念股直接暴跌一两成,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已经说明问题了,没有中国参与的稀土产业链,短期内就是个空壳。 农产品这块美方压力也不小,贝森特在采访里特意强调自己豆农出身,说懂农民的焦虑,这话听着煽情,实际是真急了。 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得吓人,中西部那些农场主的生计和选票都拴在对华出口上,今年9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几乎归零,损失数十亿美元,农民怨声载道。 可中国不慌,巴西、阿根廷甚至俄罗斯远东都能供货,前三季度农产品进口总额还涨了2.6%,这就是典型的你刚需我可选,谈判桌上自然腰杆硬不起来。 反过来看中方这边,暂停稀土管制听着像让步,但用词很讲究,是暂停不是取消,一年期满之后怎么办,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 这一年里,中国的管制体系已经建成熟了,从物项到技术到数据到主体,全链条升级,还搞了域外适用,境外企业产品里只要含中国成分超0.1%都得申请许可。 这套制度一旦运转起来,想收紧随时都能收紧,所以表面上是缓一年,实际上战略高地一点没丢。 美方拿到的东西说实话挺有限,关税是降了,可47%的税率仍然是中国商品在美国的最高水平,远超其他国家,实际压力没减多少。 特朗普之前威胁的那些大招,加100%关税、禁关键软件出口、取消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这些都只是暂时收回去,随时能重新抡起来,但问题是,这些招数的副作用美国自己也扛不住。 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额大降22%,供应链中断的痛感是实打实的,制造业回流喊得响,可产能上不来,企业成本飙升,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中国这边恢复买美国大豆,美国农民是松了口气,但这本来就是正常贸易往来,不是什么额外让利,而且中方手里还有更多筹码没打出来。 除了稀土,锂电池、石墨负极、超硬材料这些关键材料,中国都在升级管制,电动车和储能产业全球都在盯着中国供应链,一旦中方真的收紧,影响面比稀土还大。 这次暂停管制,说白了是给美方一个缓冲期,让双方都能喘口气,但长期看谁更占主动,答案挺明显。 市场反应也印证了这点,协议公布那天,中国创业板指大涨近3%,深成指也涨了2%,英伟达、AMD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芯片巨头股价跟着涨,投资者心里清楚,中方管制放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稳定的供应链。 反观美国,稀土股暴跌,那些指望脱钩断链的企业彻底慌了,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早就说了,对华限制只会加剧不确定性,失去中国稀土供应,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这场博弈的本质其实不在关税高低,而在于谁掌握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特朗普这些年打贸易战,靠的是加税收割、拉盟友打群架、制造焦虑感,这套玩法只能逞一时之快。 真正的较量是在供应链韧性和战略资源控制力上,中国这十几年从2011年就开始布局稀土战略,构建多元进口渠道,巩固供应链话语权,手里的筹码都是硬碰硬攒出来的,美方的强硬更像纸老虎,嘴上喊得凶,实际操作起来发现硬顶下去只会反噬自身经济。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