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初步达成贸易协议,德国傻眼了,中美谈判前,德国外长牛气冲天,结果没人搭理他,现在访问中国只好临时推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得从10月份说起,当时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那个劲头,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他在柏林公开演讲,张口就来“台海有事就是德国有事”,后来接受采访又说要来中国谈稀土放松管制,顺便还要对台湾问题“指导指导”。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既想从中国这儿拿好处,又想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结果可想而知,中方压根没给他好脸色看,原本安排好的访华日程直接给搁置了,德国媒体当时都炸锅了,说这是政府的重大外交失误。 要知道,瓦德富尔这次本来是带着重要使命来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都准备跟着一起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这玩意儿对德国制造业有多重要呢? 他们电动车电机需要的特殊磁材,九成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整个德国工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85%,要是供应出问题,产能一个月就能掉将近一成,就这么个情况,还敢摆高姿态,确实让人想不通。 但是风向很快就变了,中美贸易谈判那边传来积极信号,德国这边马上就坐不住了,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第一个站出来,说自己11月中旬就要来中国参加财金对话,而且还是以党内重要职务的身份来进行政党交流。 紧接着,总理默茨更是直接表态,自己的访华计划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就是想来好好谈合作,这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态度翻转得实在太明显。 其实仔细想想,德国会这么着急转向,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经济压力,今年头8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重新超过美国,成了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边的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 德国那些大牌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占到全球销量的三成还多,每年能从这儿赚走几百亿欧元,更关键的是,汉堡港那边有三成的货物运输都跟中国生意相关,要是关系搞僵了,这个欧洲重要港口的日子也不好过。 德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其实挺微妙的,俄乌冲突让他们丢了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用电成本直接飙到中国的三倍,美国那边还不消停,各种关税政策搞得德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 传统强项汽车产业更惨,燃油车在中国的销量跌了四成多,这种时候,德国政府要是还继续在外交上折腾,那真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对德国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威胁,机会在于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流动更顺畅了,德国可以从中受益。 威胁则是其他欧洲国家早就在积极布局对华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都访华两次了,拿下了不少大单。 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也没闲着,都在加紧跟中国做生意,德国要是再拖下去,原本的优势地位很可能被别人抢走。 德国商界对这事儿的反应特别激烈,很多企业代表公开表态说等不起了,德国工人的工资、中小企业的生存,都跟对华合作密切相关。 在这种压力下,政府也只能务实一点,默茨那句“不存在前提条件”,其实就是在向中方释放善意,表示愿意放下之前的傲慢姿态,回到正常合作的轨道上来。 这整个事情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靠摆架子过日子,德国也好,其他国家也罢,都得认清一个基本事实:相互尊重才是合作的前提,共同发展才是长久之道,想一边占便宜一边还要指手画脚,这种事情行不通。 中国的态度始终很明确,欢迎真诚合作,但底线不容挑战,这次德国的态度转变,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国与国之间打交道,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务实,那些虚头巴脑的政治作秀,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