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特朗普政府这次的操作堪称“精准打击”。10%的芬太尼关税取消,直接让美国零售商协会松了口气——去年感恩节期间,美国超市货架上30%的圣诞装饰品、50%的儿童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加征25%关税,结果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400亿美元。 三年后,越南工厂因成本飙升被迫涨价,美国又不得不重新进口中国商品。如今在芬太尼关税上“暂停键”,不过是重复历史剧本。 美国以“芬太尼”为借口加征关税,本身就是一场荒诞的“甩锅”大戏。2025年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全美90%的芬太尼来自墨西哥,而墨西哥毒枭的原料80%来自印度。 中国早在2019年就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全球首个实施该政策的国家,反倒是美国制药企业每年从中国进口80亿美元原料药——这些原料最终制成的药品,恰恰是美国人滥用芬太尼的罪魁祸首。 这种“贼喊捉贼”的操作早有前科。2020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华为,结果自己5G建设进度落后中国两年;2024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反倒导致加州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暴涨40%。 如今在芬太尼问题上故技重施,暴露了美国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惯用伎俩,就像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明知国库空虚却拿海瑞开刀。 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突然出台“50%穿透性规则”,试图切断中国稀土供应链。结果导致美国军工企业集体跳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现,其F-35战机所需的稀土磁铁,80%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与当年英国用《谷物法》保护农业却引发工业革命危机何其相似。 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长5.2%,对美贸易顺差扩大至28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反观美国,通胀率仍维持在3.5%,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十年最低。特朗普政府此时“松手”,实为缓解国内压力。 但中国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商务部同步宣布,对美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直接打击美国页岩油产业。 阿拉斯加天然气公司当天股价暴跌8%,而中国广东的LNG接收站则接到日本、韩国的紧急采购订单。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让美国陷入“双输”困局——既不敢彻底对华强硬,又怕失去中国市场。 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平衡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倾销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如今美国用芬太尼关税替代鸦片,本质仍是贸易失衡下的强盗逻辑。 但今天的中国已非当年积贫积弱的清王朝,2025年中国稀土加工产能占全球75%,光伏组件出口量是美国的5倍,5G基站数量更是美国的12倍。 特朗普访日当天,东京涩谷街头聚集上万抗议者,举着“反对战争同盟”“还我和平宪法”的标语。冲绳民众更用冲绳方言高呼“美军滚出去”。 驻日美军基地70%集中在冲绳,而高市早苗承诺的“强化防卫”意味着更多基地扩建。这种民意分裂折射出日本安全政策的根本矛盾:既要依赖美国“保护伞”,又怕沦为地缘博弈的炮灰。 未来推演:关税暂停背后的变数。选举政治绑架政策: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需要短期政绩。若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做出象征性让步,他可能立即宣布“胜利”,但这种“政治秀”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产业链暗战升级:中国正在构建“一带一路”替代供应链,2025年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同比增长23%,美国若继续孤立中国,将加速自身产业链空心化。 特朗普的“示弱”表演,本质是中美战略竞争进入新阶段的缩影。当美国用关税作为政治筹码时,中国早已布局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赛道。 就像郑和宝船七下西洋时,葡萄牙人还在用罗盘估算方位,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合作才是大国崛起的正道,而零和博弈终将两败俱伤。 这场关税暂停更像是“中场休息”。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对美出口商品中,涉及芬太尼前体的仅占0.3%,而美国制药企业每年从中国进口原料药价值超80亿美元。 若美方真想解决芬太尼问题,就该从国内监管漏洞入手——2025年CDC报告显示,美国90%的芬太尼来自墨西哥,而墨西哥毒枭的原料80%来自印度。这种选择性执法,暴露了其“甩锅”本质。 信息来源: 商务部:美方将取消对华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2025-10-30 15:16·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