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台湾陆委会表示:“大陆可能进一步将‘惩独名单’通报国际刑警组织,发出“全球红色通缉令”进行全球追捕。 以前,许多人或许会觉得两岸争议只是口头上的拉锯战,最多也就是外交上的表态,其实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从今年开始,大陆已不再只是发表声明或限于国内立法,最新出台的“惩独22条”明确规定,主导或者积极参与分裂犯罪的“台独”分子,最重可判死刑,并可通过缺席审判终身追责,管辖权横跨国界,只要涉嫌相关犯罪,无论身在何处,始终逃不脱法律的追究。 这背后所释放的信息非常直接:中国大陆不仅高举法治旗帜,还以国际警务合作为手段,为捍卫国家统一筑牢防线。 说到红色通缉令,许多人可能还不清楚它的威力,它表面上不是逮捕令,但一旦发布,就是全球执法机构的协作通报,被列入通缉名单的人可能随时在第三国被拘留,甚至可能配合引渡程序。 虽然国际刑警组织会审查通缉请求,尤其对政治性质案件采取审慎态度,毕竟“政治犯不引渡”是国际惯例,但现实操作中,还是有不少案例因通报而被扣押,甚至遭遣返。 例如维吾尔维权人士在摩洛哥被拘留并遣返的事件便引发不少讨论,这意味着,“台独”分子的活动空间极有可能被大幅压缩,尤其是在与中国大陆关系密切、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国家,相关风险会更高。 很多人会质疑,红色通缉令是不是大陆“长臂管辖”的新工具,甚至质问对台独分子的全球追缉是否合乎国际法。 其实,国际警务合作本身就是各国打击严重罪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 红色通缉令都是基于明确法律依据申请,一旦证据确凿,司法程序齐全,国际刑警组织还是会启动相应程序。 尽管各国最终是否执行,要根据本国法律和“引渡双重犯罪原则”决定,但大陆此举实际上是把分裂国家罪纳入全球犯罪治理的范畴,让“台独”分子的心理压力陡增、外部支持也愈发受限,成为外逃成本高昂、后果难料的“高危群体”。 如果有人以为海外就安全,那只能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一轮法律打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动作”,而是以法治之名、国际合规之实,把国家主权牢牢植入全球司法体系。 大陆的立场毋庸置疑: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论“台独”分子如何执迷不悟、或借助外力做最后挣扎,最终都难逃法律的长臂。 就像外交部一再强调的,“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的勾连,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要有人挑战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大义,都势必遭到坚决回击。 维护领土完整,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哪一方,最终都会在法理和民意面前面对清。 当然,这场“法治战”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惩罚,更是在制度层面建立警示。 对于台湾公职人员,大陆已经建议加强赴陆管控,严格限制活动范围,陆委会也正在完善异常通报和抽查机制,防止潜在的人身自由风险。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大陆通过“法治统一”的策略,不断压缩“台独”空间,推进统一进程的关键一步。 我认为,稍微有一点远见的人都应该明白,“脱钩断链”或依赖外部做所谓背书,只会让台湾陷入孤立和高风险。 岛内某些人士固守意识形态,不断制造对立,不过是自欺欺人;而一旦成为“惩独”名单的一员,其在国际上的行动自由、话语权乃至安全都将一再受限,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历史和现实都给出了答案。 你觉得,“台独”分子还有多少机会能逃避法律的长臂? 信息来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