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游晓琼袁方
包裹分拣的扫码声、货车发动的鸣笛声,交织成漯河顺丰物流园的日常图景。10月30日,一场打破常规的法治服务活动,为这里添上了“法治温度”——漯河市总工会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设立“移动法律站”,以“精准滴灌”的方式,为物流行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了量身定制的法治“能量包”。

不同于传统的“会场式宣讲”,此次普法活动彻底融入物流作业场景:普法工作人员化身“法治快递员”,揣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物流人权益保护指南》等定制宣传册,穿梭在分拣流水线、装卸货区与货车驾驶室之间。在叉车往来的装卸平台旁,志愿律师拆解“运输损害赔偿”的法律要点,让劳动者听得懂、用得上;在快递分拣车间,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手把手教快递员“如何留存加班证据、怎样计算合法报酬”。“真没想到,你们能来到我们堆货的旮旯里讲法!”一位忙得额头冒汗的物流工人,笑着道出了从业者的意外与认可。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细致收集从业者关于欠薪、保险缴纳等方面的诉求;志愿律师通过“情景模拟”,演示“遇欠薪拨打12351维权热线”的全流程,让劳动者清晰掌握维权步骤。一名跑长途的货车司机翻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手册》中“运输途中货物损毁责任划分”的章节后,拍着手册感慨:“前阵子我拉的货碰坏了一点,货主非让我全额赔偿,当时我都不知道咋辩解,现在看这手册里写得明明白白,以后再遇上这事儿心里就有底了!”

漯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搭建“新业态法治护航”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法治体检”、设立园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等举措,推动法律服务与新业态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漯河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