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突然宣布了自己的判断:中国不爱打仗,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把日子干好。 在一次公开访谈里,他把话挑明,中国没兴趣当老大,更在意能源、材料、芯片的稳定。 摆到台面上的例子不少,中欧班列年年增长,海外港口和铁路在推进,更多是货物和项目,而不是军营。 这位美军退役上校的话,其实说出了很多懂行的人的心声。他当过国防部顾问,见惯了大国博弈的套路,反而能看透本质——中国的强大从来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让自己人过好日子,让合作的人有奔头。 就说中欧班列吧,这可不是冷冰冰的运输工具,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列车”。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开行已经突破11万列,货值超4200亿美元,线路覆盖欧洲26国229个城市。我认识个做外贸的朋友,以前走海运发欧洲要一个多月,现在中欧班列7天就能到,订单量直接涨了50%,这就是中国发展给普通人带来的实在好处。 中国在海外搞建设,和西方殖民式的扩张完全是两回事。我身边有工程人去东南亚做“一带一路”项目,工人每天工资能拿到700-800元,比国内还稳定,从来不会欠薪。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从一个小码头变成能停靠10万吨级大船的深水港,带动当地无数人就业,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互利共赢。 西方总拿军费说事儿,却故意忽略中国军费的用途。中国2025年军费预算约3000亿美元,重点都放在防御和保障上,是为了守护发展成果。而美国呢,全球800多个军事基地,还在州际公路上空搞实弹射击演习,逼得加州关闭27公里高速公路,引发大面积拥堵,连自己人都吐槽“罔顾公共安全”。 中国的“野心”从来不在军事上,而在产业链的稳定和升级上。全球近30%的制造业产值、超3.5万亿美元的出口额,还有占全球40%的STEM毕业生,这些才是硬底气。我琢磨着,中国之所以看重芯片、能源这些领域,就是不想被别人卡脖子,毕竟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才能稳扎稳打。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170个国家,1.2万亿美元投资全用在民生基建上。老挝学生坐着中老铁路上学,哈萨克斯坦人通过孔子学院学中文追中国剧,莱索托农户靠菌草种植增收,这些鲜活的场景,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中国不输出战争和动荡,只输出机遇和发展,这就是大国担当。 麦格雷戈说得对,中国只想把日子过好,但这种务实和强大,却让习惯了霸权思维的西方感到焦虑。他们总用自己的逻辑揣测中国,却忘了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流。中国用中欧班列、海外基建,悄悄搭建起更公平的全球秩序,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