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路透社消息,受美国对“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影响,部分印度炼油厂已取消此前预订的原油货物,以避免违反相关限制措施。 银行这边是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消息人士透露,金融机构现在对处理这些受制裁商品的付款业务非常谨慎,直接亮起了红灯。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笔石油交易惹上麻烦,断了付款渠道就等于卡住了交易的脖子。 作为俄罗斯原油在印度的头号买家,信实工业集团的反应非常迅速和明确。他们直接表态将严格遵守新的制裁规定。这个决定分量不轻,因为就在九月份,信实工业每天还从这两家俄罗斯公司手里买走大约63万桶原油,这个量占了印度每日原油进口总量的近四成。一下子要停掉这么大量的供应,对炼油厂的运营可不是小事。 不光是信实工业,其他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像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这些,也都在紧急审查自己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文件。 大家的想法很实际,就是要确保在美国制裁生效后,不会直接从被点名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那里进货了。 不过,交易也未必就完全断了路子。有业内消息人士点出,进口量肯定会大幅下滑,但不太可能直接归零,一些石油或许还能通过未被制裁的中间商流入印度。所以很多印度企业眼下也在观望,等着看能不能从未受制裁的俄罗斯贸易商那里找到新的原油来源。 印度炼油商这么“听话”,背后有笔经济账算得很清楚。市场分析公司Vanda Insights的创始人就提到,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原油固然会推高进口成本,但现在国际油价每桶才60美元出头,比起之前七八十美元的时候,冲击总算小一点。 但利润压力是实实在在的。睿咨得能源的分析师指出,俄罗斯原油原本占信实工业采购量的一半以上,停购肯定会对其利润率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从西非、巴西或圭亚那等地能找到替代的原油,可价格就没那么优惠了,以前靠着和俄罗斯供应商的长期协议拿到的好价钱,怕是难保了。 穆迪关联公司ICRA的副总裁普拉山特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这两家被制裁的俄罗斯公司供应了印度所购俄罗斯原油的约60%。 换个供应商容易,但多花的钱就得自己扛了。印度《经济时报》说得更直白,称此举“将付出代价”,炼油厂的调整在技术上不难,但代价就是炼油利润率要承受压力。 不过,这笔经济账背后,恐怕还连着一盘更大的地缘政治棋局。不少分析就认为,印度炼油商在这个节骨眼上停购俄油,可能会增加印度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 印度大量购买打折俄罗斯原油这事儿,一直是印美贸易谈判中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之前甚至还招致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现在印度方面展现出配合美国制裁的姿态,无疑会被看作是一种政治上的靠近,相当于为艰难的贸易谈判递出了一支橄榄枝。 回顾过去两三年,印度可是趁着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俄罗斯石油打折出售的机会,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原油来源。 俄乌冲突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还不到其总进口量的3%,但到后来,这个比例一度飙升到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机会主义采购”让印度炼油商赚足了炼油利润,也帮助印度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国内能源价格。 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印度的购买政策在稳定全球油气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印度应该被感谢而不是被批评。 所以,这次印度炼油商,特别是信实工业这样的行业巨头,在美国新制裁后迅速调整采购策略,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向。这意味着过去两三年间那种由大幅折扣驱动的、旺盛的俄油进口潮,可能真的要告一段落了。 这不仅会影响印度自身的能源成本和炼油利润,也会改变全球石油贸易的流向。俄罗斯需要为这部分石油寻找新的出路,而印度则需要为更高的进口成本买单。 接下来,市场肯定会紧紧盯着两个方面:一是印度能否真的通过中间商等渠道获得一部分俄油,以及量有多大;二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谈判会不会因为印度在俄油采购上的配合而取得突破。 这场由制裁引发的波动,再次证明了能源安全、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全球市场跟着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