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日本用欢迎仪式给特朗普“挖坑”,特朗普坚决不上当,高市早苗原地傻眼 特朗普访问日

日本用欢迎仪式给特朗普“挖坑”,特朗普坚决不上当,高市早苗原地傻眼 特朗普访问日本的一个细节再次引发了热议。当地时间28日,在日方为特朗普举办的欢迎仪式上,有一个环节是,按照日本惯例,日本首相和外国领导人会在两国国旗前站定,向着国旗鞠躬。然而,哪怕高市早苗多次引导,特朗普仍自顾自往前走去,压根没有搭理这个环节。高市早苗当场傻眼,只能匆忙鞠了一个躬,然后追上特朗普的脚步。 这短短一分钟内的“意外”,让精心设计的仪式出现了裂痕。 其实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访日礼仪上展现他的“风格”了。2017年他会见明仁天皇时,就只是握手点头,并未像前任奥巴马那样行90度鞠躬礼,当时就有随行官员直言“鞠躬不是特朗普的行事方式”。 2019年作为令和时代首位国宾会见新天皇德仁时,他同样没有“入乡随俗”。对他而言,那种深深鞠躬的姿态或许会被国内舆论解读为“过分谦卑”,甚至是一种“软弱”。他更倾向于一种对等的、甚至略带主导意味的互动方式。 高市早苗为这次会面可谓下足了血本。她特意准备了2017年特朗普与安倍晋三打高尔夫时职业球手松山英树用过的签名高尔夫球包、一只金箔制作的高尔夫球、安倍用过的高尔夫球杆,还有与MAGA帽概念相似的JIB帽,甚至再次提及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和军购大单。 这份礼单充满了对特朗普个人喜好的揣摩,明显延续了安倍时代那种注重“人际外交”的策略,核心就是“投其所好”。 收到礼物的特朗普确实显得心情不错,还当面称赞高市早苗“应该会成为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并承诺美国会尽力为日本“提供帮助”。然而,表面的热络终究没能掩盖实质上的不对等。 特朗普的回礼,仅仅是一份号称“非常公平”的贸易协定。这与高市早苗送出的一揽子“厚礼”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日关系中难以消弭的现实考量。 欢迎仪式上的这个小插曲,看似只是流程上的小疏忽,却折射出美日同盟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高市早苗内阁在国内面临众参两院均未获多数席位的弱势局面,她迫切需要借助成功的对美外交来稳固执政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她如此强调“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并急于向特朗普示好。 但特朗普显然更关注实际利益。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日本在贸易和防务方面做出更符合美国期待的承诺。 例如,美方多次呼吁盟友提高安全责任分担,特朗普也希望日本能大幅增加驻日美军经费的负担比例。在这种背景下,仪式上的“小意外”或许正微妙地传递了特朗普的态度:他不会因为隆重的接待就在核心议题上轻易让步。 日本方面,从安倍到高市,似乎一直试图通过精心安排的“奉承”和“人际外交”来维系并影响对美关系。 安倍当年那些被一些媒体称为“娱乐外交”的举动,如陪打高尔夫、观看相扑、享用烤肉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领导人之间的亲密氛围。 但有分析也指出,这种策略虽然能暂时博得特朗普的好感,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在实质性议题(如贸易摩擦、军费分担)上的突破。高市早苗此次的遭遇,似乎也未能跳出这个模式。 欢迎仪式上的这一幕,与其说是特朗普“不上道”,不如说是两国关系现状的一个缩影。日本希望通过隆重的礼仪和丰厚的“礼物”来彰显同盟的特殊性,并换取美国在政策上的倾斜。 而特朗普则用他标志性的直接方式表明,他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高市早苗的“傻眼”和后续的尴尬,恰恰说明这种精心设计的外交脚本,在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导人时,其脆弱性和局限性暴露无遗。 归根结底,外交场合的礼仪固然重要,但它终究是国家间实力对比和利益博弈的映照。当高市早苗匆忙鞠躬又快步追上特朗普时,那个略显仓促的身影,或许正是当前美日关系某种微妙态势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