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世界开放报告2025》将发布,首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撰写专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马子倩记者贾晓静)10月30日,《世界开放报告2025》媒体吹风会在北京举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介绍,11月5日将举行的第八届虹桥论坛将继续举办《世界开放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

10月30日,《世界开放报告2025》媒体吹风会在北京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马子倩/摄

《世界开放报告》是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旗舰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主持撰写,在2021年成功首发,至今已有五年。

王雪坤介绍说,《世界开放报告2025》共十二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世界开放态势、世界开放热点议题、世界开放成功实践。其中,第一部分将测度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首次发布1990-2007年世界开放指数数值,全景呈现1990年以来世界开放的总体走势,重点分析2024年以来的世界开放大势,深入探讨全球善治提升合意开放水平的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表示,《世界开放报告2025》将全景展示最新的世界开放形势和各国开放进退,旨在进一步凝聚开放共识,推动世界共同开放。

廖凡在介绍《世界开放报告2025》新的亮点与特色时说,今年《报告》实现两大突破:其一,首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撰写专章,引入全球前沿思想,显著提升了报告的分析深度与品牌公信力;其二,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团队建立机制性合作,由其协助编写专章,实现了国际知识储备与中国开放见解的优势互补。这一模式增强了《报告》的中立性、客观性与全球代表性,使其政策建议更易凝聚国际共识,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国际公共知识产品的核心价值。

同时,团队将开放指数的测度时间序列回溯至1990年,使时间跨度从原来的17年扩展至35年,为分析全球开放态势的长期演变规律提供了更坚实的数据支撑。《报告》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首次引入跨国公司视角分析开放实践,使研究维度更加多元立体,显著提升了《报告》的深度与说服力。

“35年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我们必须将数据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去解读。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的‘入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等重大事件,都需要我们在指数中予以科学、准确的体现,避免用今天的标准去简单衡量过去。”廖凡说,“展望未来,世界开放指数的研制与完善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与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就指数的方法论和发现进行交流,汇聚全球智慧,使这份报告和指数真正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国际共识的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