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说起李立群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1952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县的他,从小就对表演兴趣十足,年仅五岁就能模仿舞台剧做相应动作。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这段跨越海峡的寻亲故事。 李立群的父亲李西毅原本是河南人,因为当时国内情况混乱,他本来打算到台湾做些小生意赚钱,没想到来到这里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来得容易回去却犯了难。在台湾工作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也就是李立群的母亲,她也不是台湾本地人,而是来自北京。 两个大陆人聚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都思念着大陆的亲人,这层关系让他们越走越近,发展成了夫妻。 最开始的时候,受到母亲影响,李立群跟大家交流都是用北京话。后来他发现学校中的同学都说台湾当地方言,听不懂就跟着慢慢练习,学会了好多种不同的方言。这为他后来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年后父母还将其送到专业的表演大师身边学习。凭借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成为家喻户晓的男演员。成名后的李立群整日活跃在荧幕前,广告邀约也是接到手软,这也为李立群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入。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外的午后。1989年,李西毅本以为自己再也听不到亲人的消息,谁知在他快七十岁的时候,他如往常一般躺在床上开着收音机睡午觉,结果一不小心,收音机从床上掉落。等他再打开的时候,只听里面传来一条寻亲消息:“河南省孟县前姚村李建宇,寻找他在台湾的父亲李西毅”。 一天,李立群的老父亲找到他,刚一见面,父亲便将一份崭新的报纸拍在李立群面前,大声地说道:“立群,快看,这是你哥哥在找我们”。在父亲的描述下,李立群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原来父亲当年是国民党军队的老兵,蒋介石兵败之后,父亲与同批战士一同败退至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发芽。 而早年在大陆生活期间,父亲还有一位相伴多年的妻子,并且育有一个孩子。当时由于台湾和大陆并不联通,导致父子多年无法相见,李父虽然对大儿子极为想念,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达成目的。这个秘密,父亲瞒了几十年。 听到父亲的描述,李立群听得瞪大了双眼,万万没想到,在这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位与自己流淌着同样血脉的亲人。父亲恳求他到大陆看望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李立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思来想去,李立群决定亲自到大陆完成父亲的心愿,随后购买前往河南的飞机票,并在助手陪同下,找到了正在寻亲的哥哥李建宇。只见李建宇身材消瘦、皮肤黝黑,如果不是亲口所说,似乎根本无法看出两人系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在李建宇带领下,李立群与其一同回到家中,而眼前呈现的却是一座已经破旧无比的土坯房,门前栽种着两棵无花果树,院子里也到处扔着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品。客厅中仅仅摆放着简单的几件家具凑合使用,生活过得相当拮据,而且为了供应子女上学,家里更是借了一屁股债。 反观李立群,在台湾有着一套豪华别墅,仅仅购买一身西装的花销,恐怕就足够李建宇在当地盖上一座崭新的小楼。看到哥哥的生活状况,李立群心中五味杂陈。 当李立群提出想要出资帮助李建宇时,却遭到对方拒绝,李建宇表示:“这些钱我不能要,我有劳动能力”。此时的李立群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所在,如果单纯提供资金帮助,也许会伤害到李建宇的自尊。 为此李立群专门拨通远在台湾老父亲的电话,将情况讲述给父亲听。李父听了之后泪流满面,并嘱咐李立群要拿出三笔”巨款”来帮助哥哥渡过难关。得到父亲授意后,李立群有了明确的计划。 李立群把钱塞到他手中:“你拿着,我们都要好好过日子。而且我都已经替你想好了怎么花这钱,千万别拒绝,不然你就是不认我这个弟弟”。 李立群委托助手从银行中取出相应款项,将这些钱分成三部分。其中一笔钱用来给哥哥盖一座像样的房屋,供其一家人一同居住。第二笔钱,李立群则将其用来给哥哥还债,还清了哥哥因生活欠下的所有债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笔钱,李立群则在当地为哥哥开办了一家面粉厂。在李立群的建议下,李建宇拿着这笔钱先是把家里欠的债全部还清,然后把老房翻新,盖了一个舒适宜居的房子。 李大强心里十分感激李立群,这一年以来,工厂营收一直在稳步上升,李大强也没有将赚得的所有钱都归为己用,而是将一部分当做分红给了李立群。 李立群自然是不想收,但是奈何李大强的坚持,李立群还是收下了。兄弟俩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了,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上的事情。 1990年回河南寻亲时,李立群看见哥哥家穷困潦倒,欠了一屁股债,还帮忙掏钱还债,并给哥哥盖新房子,开工厂。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时至今日,李立群还会经常回河南老家祭祖,每次都会和老家亲戚聚会喝酒,看得出来他真的非常开心。网友们发现,李立群激动得声音都开始颤抖哽咽,让人有些泪目。他还会回复不少网友评论,直到凌晨2、3点还没睡觉,看来他甚至开心得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