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板凳上的白衣天使 清晨的山风还裹着露气,村头的石板路上就传来“吱呀”的摩擦声

板凳上的白衣天使 清晨的山风还裹着露气,村头的石板路上就传来“吱呀”的摩擦声——李娟正双手撑着木凳,一步一步往前挪,背上的药箱贴在胸口,像揣着一团暖烘烘的炭火。十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双腿,可当村医的念头,却没跟着断过。 “村里老人多,离镇医院远,我要是不做,他们看病更难。”这是李娟常说的话。最远的村民家在山坳里,单程要走一个多小时。下雨天泥路滑,她常摔得膝盖渗血,却总把药箱护得严严实实,生怕里面的退烧药、降压药受潮;冬天板凳冰得刺骨,她就裹上旧棉絮,依旧准时出现在独居老人张奶奶家。“娟丫头比亲闺女还亲”,张奶奶总跟人念叨,上次她半夜发烧,李娟摸黑赶来,木凳在雪地里戳出一串深痕,额头上的汗却把围巾都浸湿了。 村民们早把她当成家人。有人看她的木凳磨得厉害,悄悄换成了更结实的钢管款;有人出诊时主动帮她背药箱;就连孩子们见了,都会跑过去扶着她的板凳喊“李医生好”。五年间,她靠着两条板凳,走遍了辖区12个自然村,700多户人家的门槛,都留下过她的体温。谁家有高血压,谁家孩子该打疫苗,她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比自家的事还上心。 夕阳西下时,李娟的身影映在田埂上,两条板凳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双特殊的“脚”,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没有双腿,她却走出了比常人更远的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却用一次次弯腰问诊、一回回深夜出诊,把白衣天使的温暖,种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那吱呀作响的板凳声,成了村里最安心的声音,也成了人间最动人的希望序曲。 需要我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短视频文案,方便你搭配画面传播吗?李娟随笔 巾帼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