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把赚来的钱全部交给女友保管,前后给了上百万,男子生意出问题后,管女友要20万周转,谁知女友却说手上没钱了,男子一问才知道,女友光在美容保养上就花了200多万,男子搞到了成本单,发现女友一笔75万的消费,成本只有12万,明显是被美容院坑了,男子气得管美容院的人要说法,女友却说对方是她朋友,不想让男子把事情闹大,男子听后直呼女友太傻了! 金先生(化名)急着周转生意,找女友闵女士(化名)要回自己存在她那的钱时,心一下沉了 ,当初交过去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积蓄,全没了。 追问之下他才知道,三年里这些钱全被闵女士花在了美容和医美上,算下来总消费超 200 万。 他当初把钱交给闵女士,是出于信任,也想着两人以后要一起规划生活,没设防,连独立账户都没留。 闵女士一开始没觉得有问题,直到后来被美容店店主李某某(化名) “缠” 上,才一步步陷进去。 李某某先是天天找闵女士聊天,送些小礼物拉近距离,等熟了就开始推荐高价医美项目。 “这个是顶级产品,做完效果马上能看见”“你这情况就得用最好的方案,不然没效果”,这些话翻来覆去说,闵女士听多了,又觉得对方 “够朋友”,就一次次下单。 直到金先生找到一张项目成本单,才发现里面的猫腻 , 一笔标称 75 万元的医美服务,实际成本只有 12 万元。 这么大的差价,明摆着是虚高定价加话术诱导,金先生拿着这张单子找李某某交涉,最后谈成和解,对方退还 56 万元。 这笔钱虽没补回全部损失,却让他摸清了维权的路:留好凭证、抓准关键证据,比光生气管用。 闵女士其实也是受害者,她被 “变美” 的话术裹着,没多想成本和必要性,连详细合同都没要过。 金先生更没想到,自己对感情的信任,最后会变成经济上的窟窿。 这件事里,藏着最实在的教训,把大额资金交给非婚配的伴侣长期保管,风险太大,重要的钱得自己留好凭证,明确用途,别让感情完全盖过理性。 还有医美消费的坑,很多人都容易踩,听到 “顶级”“显著效果” 这类话要多留个心眼,签约前一定要要产品成分、成本明细,最好找专业医师问问,别被 “朋友式” 的热情忽悠着下单。 像闵女士这样,连成本都没问过就花 200 万,最后只能追悔莫及。 金先生能要回部分钱,全靠他保住了那张成本单,要是遇到类似情况,别慌着吵架,先把票据、聊天记录、合同这些证据保存好,找工商、消协投诉,必要时走法律途径。 和解能快速止损,但也别放弃合法维权的机会。 现在闵女士既愧疚又后悔,金先生也为信任错付感到失望。 金先生从李某某处获取的医美项目成本单,撕开了美容机构的欺诈真相:标称 75 万元的服务,实际成本仅 12 万元,价格虚高近 6 倍,明显是通过夸大成本、虚假宣传误导闵女士消费,属于典型的消费欺诈。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遭遇欺诈时,有权要求经营者增加赔偿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闵女士作为被误导的消费者,不仅可主张退还虚高的费用,还能依法向该美容机构索要对应服务费用的三倍赔偿,以此弥补自身的经济损失。 这件事不只是两个人的感情裂缝,更提醒所有人:信任值得珍惜,但不能拿财务安全当赌注。 感情归感情,金钱要算清,用合同和凭证为自己设防,才是对彼此都负责的做法。 而对医美行业来说,这样的虚高定价也该管管,别再让 “变美” 变成 “变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西藏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