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数千乃至上万元坐游轮,图的是一份舒心和尊贵。可当行程临近尾声,服务员微笑着递来一个印着“建议小费150元”的红袋子时,那种感觉,真的瞬间“破防”了。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被冒犯的感觉。美好的度假氛围,瞬间被一种近乎“伸手要钱”的尴尬所笼罩。餐厅屏幕上滚动的“友情提示”,更像是一道冰冷的心理防线,将游客和服务人员隔离开来。
船方的“国际惯例”说辞,显得尤其苍白。真正的国际惯例,是靠超预期的优质服务赢得发自内心的赞赏和打赏,而不是用一个明确的标价,把服务变成一场需要付费解锁的“隐藏任务”。
中国消费者讲究的是“一诺千金,明码实价”。我们愿意为好的服务买单,但这种钱应该包含在船票里,体现在船员的薪酬里,而不是以这种令人不适的方式“被建议”。
真正好的服务,是润物细无声的体贴,是让人愿意主动表达感谢的温暖。希望这次的风波能让更多商家明白,尊重本土消费文化,比生搬硬套任何“惯例”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