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AI算力竞赛与6G通信前瞻布局的产业浪潮来袭,核心基础材料领域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新材料龙头企业普利特凭借其在液晶聚合物领域长达18年的深耕与全产业链闭环的稀缺优势,正加速将技术壁垒转化为确定的业绩增长。
数据显示,普利特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4%,其新材料与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显著。
构筑LCP“护城河”卡位高频传输核心赛道
LCP材料因其优异的高频高速传输性能,被业界视为5.5G、6G通信、AI服务器、汽车毫米波雷达等尖端领域的核心基础材料。普利特的战略远见在于,其自2007年便切入LCP树脂合成环节,并是国内该领域产业化的开创者。公司通过持续向下游延伸,目前已成功构建了“LCP树脂合成—改性造粒—薄膜成型—纤维纺丝”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与量产能力。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普利特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这四大环节技术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形成了年产4000吨树脂、5000吨改性料、300万平方米薄膜及1000吨纤维的产能布局。这条坚实的产业链“护城河”,使其在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的关键压舱石。
下游应用迎来“临界点”薄膜业务放量在即
公司的先发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市场订单。据悉,普利特的LCP薄膜产品已成功打通从材料到FCCL、FPC、天线模组的全产业链应用链路,并已获得下游核心客户认证,在部分领域实现批量出货。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AI服务器需求爆发、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及未来6G和低轨卫星网络的建设,高频高速材料市场将进入高速成长期。普利特凭借其巨大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其LCP薄膜产品有望成为多个高端应用领域的“标配”材料,客户黏性极强,一旦批量应用将难以被替代,这为公司业绩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双轮驱动叠加政策东风前沿布局储备未来
除LCP业务外,普利特的基本盘也十分稳固。改性材料业务订单饱满,产能持续释放,并通过开拓非汽车业务市场驱动收入增长。新能源业务自2022年并购海四达电源后,经过整合已实现良性发展,方形电池供需紧张,钠离子与半固态电池也成功获得头部客户订单并下线量产,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极。
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亦稳步推进,在美国、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强化了其全球供应链能力。此外,公司正积极布局下一代增长曲线,其研发的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改性PEEK、LCP等材料,以及用于低空飞行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已进入客户验证与小批量供应阶段,前瞻性地卡位了未来产业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与普利特的业务布局高度契合。宏观层面的AI产业浪潮与微观层面公司长达十八年的技术积淀,在此刻形成共振。
普利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抓住国产化替代与新兴产业爆发的双重机遇。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蓄势发力,力争实现“再造一个普利特”的宏伟战略目标。(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