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阳]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

[太阳]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 最初那种几天速胜的想法很快打了水漂,剩下的就是弹药不够用、人手更是短缺。俄罗斯军方发现仅仅靠正规军啃下战线,兵力消耗太大,而且万一正牌军队全部搭进去了,国家安全的“底牌”也就没了。 大批雇佣兵成了填补一线岗位的主力,像瓦格纳这样的军事集团,把各种社会背景的人都吸纳进来,有老兵、也有来自海外的雇员。这些人拿到高额酬劳,只要合同一天没到期,战斗热情就不会消退。 他们不像正式士兵调动那么麻烦,组织灵活,说打就能集合,很多时候装备也靠自给自足,能适应乌克兰东部地区变化莫测的战场。 正规军在战争中的职责也很清楚,大多负责守卫关键据点、防守补给线,始终留有余力。至于那些最激烈、死伤最多的阵地,比如巴赫穆特,这类咬牙拼刺刀的肉搏任务,基本都交给合同兵,等阵地拿下后再由正规军顶上继续稳固。 其实,说到底,这种分工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军队的损失,更是俄罗斯眼下应对持久消耗的无奈选择。 从花钱上来看,雇佣兵模式同样精明。国家养一支正规军,啥都得管,训练、补给、抚恤,稍微伤亡一多,给政府和社会都添一大堆负担。 可雇佣兵则不一样,合同签的明明白白,受伤、牺牲全都按合约来算,付钱痛快,不用担心之后的一系列包袱。对财政紧绷的俄罗斯来说,这无疑算是省时省力的做法。 再加上民众对战争支持有限,要是正规军死伤太多,搞不好国内局势都要出问题。雇佣兵的伤亡数字大多数时候不会大张旗鼓地对外公布,这样既不至于激起民众反弹,也让国际社会指责时有回旋余地。 去年以来,人力问题变得更突出,俄罗斯最后只能把招工市场扩展到海外,尼泊尔、非洲甚至古巴的人都被招进俄军旗下,合同期限通常一年左右,用完一批再补上新的人。 这样一来,俄罗斯一方面继续保留正规军作为重大风险的最后一张牌,另一方面把高风险留给合同兵,把损失和风险消化在“外包队伍”里。 其实这一套做法并不限于乌克兰,现在俄罗斯在非洲和其他地区也同样有雇佣兵的身影,这些人既能打仗,又能扩大影响力,甚至还能帮俄罗斯在国际上有多一些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