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谈台湾问题因为没有使用“和平统一”的表述,台湾那边就高度敏感了。毫无疑问,“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比“十四五”规划中 “高度警惕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要严厉得多。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期。这份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系统部署了2026至2030年的发展蓝图,其中涉台内容尤为引人注目。规划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与十四五规划相比,表述上有了明显调整。 十四五时期,主要聚焦高度警惕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而十五五则直接提出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并新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的表述。这种变化不是随意,而是对当前形势的精准回应。两岸经贸虽保持一定规模,但岛内分裂势力活动加剧,美西方干涉频仍,大陆必须强化主动姿态,确保统一进程不偏航。 规划还指出,要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高质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这些举措旨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落实台湾同胞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大陆近期涉台动作的密集展开,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声势。十月二十五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不仅是历史正义的昭示,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纪念活动在北京等多地举行,引发两岸各界热烈反响。同期,央视播出相关纪录片,回顾光复历程,强化历史记忆。 宣传上,新华社连续发文,详述两岸统一后的经济利好,如基础设施互联、贸易壁垒拆除、民生项目共享。这些论述细致入微,从数据到案例,逐一论证融合益处。司法行动则直击要害,重庆市公安局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罪名涉嫌分裂国家,通过创办黑熊学院等方式从事分裂活动。此前,沈伯洋已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其关联企业受限。国台办二十九日发布会进一步重申,大陆愿意为和平统一提供空间,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包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些举措层层递进,从历史到现实,从宣传到执法,构成完整链条,推动统一进程加速。 台湾当局面对这些动向,反应激烈却显被动。规划建议发布后,岛内媒体迅速跟进,突出涉台表述的严厉性,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赖清德当局憋不住了,二十九日公开兜售反统论调,宣称要反吞并、反侵略、反对推进统一。 沈伯洋案成为岛内焦点,重创台独阵营。重庆公安局通报列出其具体罪行,包括组织培训、散布言论,整个过程程序严密,证据链完整。沈伯洋虽嘴硬,但承认预期通缉和缺席审判。岛内媒体评论指出,此案不止针对个人,黑熊学院整体受波及,后续影响可能扩散,当局需注意发展。 任何分裂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大陆司法管辖的实施,标志着对岛内活动的跨境执法常态化。这不仅是杀鸡儆猴,更是反独促统的司法保障。结合规划建议,统一大业已成国家战略,沈伯洋等顽固分子难逃追究。美军退缩迹象渐显,华盛顿精英犹豫纠结,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岛内忧虑。大陆施压美方,将不支持台湾独立改为反对,台湾当局格外焦虑。统一车轮滚滚向前,当局故作镇定,割据日子已屈指可数。 十五五规划涉台政策的内涵,远不止表述调整。它体现了大陆对台策略的战略升级:在和平发展框架下,强化打击力度,扩大融合空间。规划中未提一国两制或九二共识,但新增主导权主动权,意味着大陆不愿再被动等待。两岸融合示范区建设,将通过产业合作、经济互通,逐步瓦解分裂基础。台湾同胞福祉是重点,更多台胞已在大陆安家立业,共享发展红利。 特朗普上台后,台湾省战略价值或被重新评估,大陆借机抢占主动。整体看,这五年是夯实统一基础的关键期,人均GDP达中等发达水平的同时,台海稳定将成为底线。岛内需认清大势,台独死路一条,和平融合才是出路。 两岸统一的进程,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涉台部署,不仅回应了岛内分裂,更是为全球变局中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确定性。外部压力下,大陆强化科技自立、产业升级,这些都将支撑统一能力。台湾当局的叫嚷,不过是回光返照,美西方盟友的暧昧,更是统一倒计时的催化剂。未来五年,融合将从经济入手,延伸到文化、教育,逐步实现人心归一。任何阻挠,都将自食苦果。统一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两岸同胞共享繁荣,方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