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平原(四百四十三)|白衣执甲守热爱,文墨逐光赴山海

白衣执甲守热爱,文墨逐光赴山海

文/庞金霞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每次听到这句歌词,我总会想起自己在白大褂与稿纸间穿梭的日子。从童年趴在书桌前写稚嫩文字的小女孩,到如今白天守护生命、夜晚追逐文学梦想的护士,岁月在我身上刻下了成长的印记,却从未改变我对文字的热爱。这份初心,如同暗夜的星光,在忙碌与疲惫中始终明亮,指引我在热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学生时代,我总爱抱着书本,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寻找慰藉。看到书中动人的段落,会工工整整抄在笔记本上。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文学”的真正含义,只知道文字能留住世间所有美好的瞬间——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还有长辈讲的那些温暖的故事。

高考填报志愿时,遵从“现实”的考量,我选择了护理专业。如今回望,这个决定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文学梦想的另一种坚守——用脚步丈量人间百态,用心灵感受生命的重量,才能让文字更有力量。

毕业后穿上白大褂,我成了一名临床护士。清晨的输液室、深夜的病房、抢救时的紧急呼叫,日子在忙碌与紧张中一天天过去。我见过新生婴儿的啼哭,也送别过垂危老人的最后一程;听过患者康复后的道谢,也见过家属无助时的泪水。这些鲜活的生命故事,让我越发渴望用文字去记录。我会写下老大爷在病房里陪老伴聊天的温情,也会记录下患儿输液时紧攥我衣角的小手。这些藏在白衣之下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真实的感动,成了我笔尖最温暖的篇章。那些藏在文字里的喜怒哀乐,那些能让人瞬间共情的故事,始终是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今年夏天,在父母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加入了县作家协会。第一次参加活动时,我既期待又忐忑,可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所有不安都被化解——老师们亲切的笑容、文友们热情的招呼,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归属感。

作家协会主席苏银东带我们去采风,他说,文学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真实生活与自然场景,获取鲜活、独特的创作素材,同时唤醒感知力,避免文字空洞悬浮,才能为作品注入真实的质感与情感温度。李宝鸿秘书长教我写文章要突出关键环节,把它写细。他总说,一篇文章的魂,往往藏在那些被放大的关键瞬间里,不用贪多求全,抓住一个核心场景往深里挖,比泛泛写十件事更有力量。当关键环节被写得足够细,故事自然就有了让人记住的重量。

每次座谈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人分享创作思路,有人提出修改建议,有人朗读最新作品。记得有一次,我把一首诗歌《我是一支寒梅》交给杜宝富老师修改,原以为会被指出诸多不足,没想到他在文末写道:你的文字里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医护人员的温度,这是最难得的特质。继续写下去,让更多人看见白衣之下的故事。这段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内心。后来这篇作品在县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篇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不易,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写作不只是自我表达,更是一座连接人心的桥梁——让大家看见医护的坚守,也让更多人感受生命的力量。

在作协的日子里,我不仅提升了写作技巧,更收获了老师们的鼓励与文友们的陪伴。老师们常鼓励我:写作需要慢慢沉淀和更多打磨。热爱不会被辜负,时间会给你答案。老师们的话让我精神振奋,也让我更加坚定——只要初心不变,所有付出都会有意义。

如今,我依然在病房与书桌之间忙碌着。白大褂提醒我肩负的责任,让我用心照顾每一位患者;稿纸则守护着我的热爱,让我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感动。有人问我,工作已经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坚持写作?我总会想起童年时那个在日记本上认真书写的自己,想起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激动,想起作协老师们温暖的鼓励。

岁月从未辜负热爱,那些在文字里付出的时光,早已悄悄滋养了我的生命——让我在面对患者的焦虑时更有耐心,在遇到工作的困难时更有韧性,在平凡的日子里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或许未来的路依然有坎坷,但我知道,只要心中的热爱不熄灭,手中的笔不放下,那个不忘初心的自己就永远不会迷失。白大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陈旧,稿纸会在岁月的洗礼中渐渐泛黄,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会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清澈、坚定。任时光匆匆,我始终是那个热爱文字的护士,始终是那个为初心奔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