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考研人的预言家能力让我连夜道歉

朋友们,打脸来得太快… 有同学之前私信我卢浮宫被盗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下半年的事,阅读大概率不考。 当时还觉得自己分析得挺理智。 直到看见这条评论 那一刻我除了被打脸的羞愧之外,还特别兴奋 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思维盲区: 真题的语料库是鲜活的,任何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命题背景! 阅读不考,不代表完型、新题型、翻译不会从中取材! 更重要的是,这已经不是卢浮宫第一次失窃了,卢浮宫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就是历史背景知识,新旧案件关联出题,逻辑完全说得通 越想我越激动,就开始搜索全网与卢浮宫相关的外刊 果然!在《经济学人》上找到了这篇 《盗窃的艺术:卢浮宫惊天劫案启示录》。 读完我更激动了,这篇文章真题味太浓了 结构清晰 词汇精准 话题跨界 长难句密集, 我就火速收录进我们的【重点外刊文件夹】📁 这次经历真心觉得:真正懂考研的,还得是咱们考研人自己 在信息搜集和考点嗅觉上,我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