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阳]乌克兰宣布了!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28日表

[太阳]乌克兰宣布了!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尔盖·科列茨基28日表示,为了平稳度过今年秋冬供暖季,乌克兰需要额外进口超过40亿立方米天然气。 (参考资料:2025-10-29 光明网——乌克兰需融资购买40亿立方米越冬天然气) 乌克兰的天然气难题,放到台面上看足以让人揪心,2024年全年,乌克兰天然气产量仅146亿立方米,可今年刚过去第一季度,天然气消费量就达到130.73亿立方米,按照这个消耗速度估算,全年消费量会超过220亿立方米。 供需之间的缺口就摆在那儿,不是小打小闹的差距,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窟窿”。 这缺口的根源,得从俄军的空袭说起,乌克兰能源部长科列茨基直言,自10月以来,俄军已经第7次空袭天然气设施,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在空袭中受损严重,短短几天时间,乌克兰天然气产能就暴跌60%。 本土原本就不算充足的供应,经此一炸更是彻底顶不上需求,能源供应的底子一下就虚了。 更棘手的是,乌克兰早就没了能源自主的“底气”,自从冲突爆发,乌克兰40%到50%的天然气都得靠进口,如今本土产能折半,几乎要被逼到100%依赖进口的绝境。 这意味着,老百姓冬天能不能过上暖和日子,全得看进口天然气能不能及时到位,民生冷暖直接绑在了进口气的供应上。 买天然气首先得解决钱的问题,要补上缺口,单是采购40亿立方米天然气就需要19亿美元,这笔钱对眼下财政紧张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好在欧盟及时伸出了援手,今年8月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5亿欧元专项贷款,虽说不能完全覆盖需求,但总算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让采购计划有了初步的资金保障。 可钱的问题刚缓解,气源又掉了链子,9月底,乌克兰从阿塞拜疆进口天然气的渠道突然中断,要知道,这条渠道供应的天然气占乌克兰进口总量的15%,是重要的供应来源,一旦断供,缺口又得重新找补。 如今,乌克兰68.2%的进口天然气来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但让人无奈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天然气,本质上是从俄罗斯转手来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怪圈:嘴上喊着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实际却还得花高价买“转手俄气”,而且价格比现货市场高出30%,相当于花了冤枉钱还没完全实现“去俄化”。 更让人没办法的是,欧洲的土耳其溪、TANAP两条关键输气管道都已经满负荷运转,没有多余的运力能支援乌克兰,想从其他欧洲渠道找补供应,暂时也没了门路。 好在困境中总算出现了新希望,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已经顺利抵达乌克兰,2024年底首批1亿立方米天然气成功注入乌克兰管网,这是美乌两国之间首个重要的LNG合作合同,而且未来两年还能持续供应。 这笔稳定的气源,给寒冬里的乌克兰添了份实在的保障,也让民生供暖多了一层底气。 技术层面的难题也在逐步解决,过去,乌克兰依靠俄罗斯过境的天然气维持管道压力,也就是所谓的“技术气”。 现在没了这笔“技术气”,乌克兰就通过额外采购天然气,填补20到30亿立方米的缺口,目的就是确保敖德萨州等偏远地区不会因为压力不足而停气,尽可能覆盖所有区域的民生需求。 其实乌克兰政府早有准备,之前已经完成了132亿立方米的储气目标,原本以为能应对冬季需求,但谁也没料到俄军空袭会如此密集,储气计划被打乱,只能重新调整应对策略。 现在,乌克兰一边忙着筹措资金补充进口缺口,一边加强防空设施建设,全力保护天然气设施不被再次袭击,拼尽全力守住民生底线,不让老百姓在寒冬里受冻。 战争把能源问题变成了一场难打的硬仗,但乌克兰没有坐以待毙,国际社会也在纷纷伸出援手,19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在多方努力下正不断缩小,美国、欧盟的支援也在陆续到位。 虽然挑战依然严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克兰这个冬天,或许比预想中多了几分盼头,民生供暖的底线大概率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