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发现一个“反常现象”,美国科技巨头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核电领域,亚马逊、微软、谷歌

发现一个“反常现象”,美国科技巨头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核电领域,亚马逊、微软、谷歌都在布局核能。原因很简单:失去电力支撑,AI就瞬间灰飞烟灭! AI是名副其实的“吞电巨兽”,高盛已将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需求上调为较2023年大幅扩张175%,怕抢不到电,谷歌甚至提前5年向美国CFS核电公司购买了200MW聚变电力,其2030年投入运营后要优先供应其德州 AI超算中心。 得先说说 AI 到底有多费电。普通人用 ChatGPT 聊几句天感觉不到,但背后的数据中心就是个吞电巨兽。 一个超大型 AI 数据中心的功率能达到 1000 兆瓦,差不多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用电量,而且得 24 小时连轴转,断电哪怕几分钟,训练到一半的模型数据就可能全白费。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得翻一倍还多,这其中大部分增长都来自 AI。 更关键的是,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靠不住。比如德州去年一场风暴,风电停摆导致电网崩溃,亚马逊的云服务器直接宕机,连带依赖它的 AI 企业损失了上千万美元。 科技巨头们早就试过铺光伏板、建风电场,但这些能源受天气影响太大,阴天无风的时候根本顶不上,而 AI 计算容不得半点间断。这时候核电的优势就显出来了,一座核电站能连续稳定发电几十年,发电量还大,正好戳中了 AI 的 “命脉”。 谷歌的动作算是最直接的,刚宣布要重启艾奥瓦州那座 2020 年关闭的杜安・阿诺德核电站,预计 2029 年重新运营,还和能源公司签了 25 年的供电协议。 这座核电站装机容量 615 兆瓦,刚好能喂饱谷歌在当地投了 68 亿美元建的 AI 数据中心,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当地合作社。谷歌之前还和另一家能源企业合作,要建 3 座先进核电站,看来是铁了心要把电力供应攥在自己手里。 微软的布局更早就开始了,去年 9 月就和星座能源公司敲定,要把 1979 年出过事故、2019 年关闭的三哩岛核电站重新启用,锁定了 20 年的电力供应。 不光如此,微软还赌上了未来技术,2023 年就和核聚变初创公司 Helion 签了协议,等着 2028 年采购核聚变发电,哪怕现在这技术还没完全成熟。 亚马逊则把宝押在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上,给 X-energy 公司投了 5 亿美元,计划到 2039 年部署超过 5 吉瓦的发电能力,差不多相当于 5 座大型核电站的规模。 AWS 的 CEO 直言,小型反应堆是解决能源问题最有前途的技术,这种模块化设计能灵活部署在数据中心旁边,不用依赖长途输电,稳定性更有保障。 这些巨头的集体行动,背后是 AI 竞争的现实压力。微软光 2025 财年就打算投 800 亿美元建 AI 数据中心,亚马逊未来十年的投入更是超过 1000 亿美元,电力供应直接决定了谁能在 AI 竞赛中跑赢。 今年 3 月,亚马逊、谷歌这些企业还一起签了承诺书,呼吁到 2050 年把全球核能增加两倍,这架势明显是要让核电成为 AI 的 “动力心脏”。 信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