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公里轨道织网琴澳:横琴轨道交通规划公示,串联口岸、金融与文旅 2025年10月2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公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草案,勾勒出覆盖远期2035年与远景2050年的轨道交通蓝图,4条线路将构建起47公里的岛内交通骨架,公众可在10月27日至11月25日期间反馈意见建议 。 双阶段轨道路网:覆盖核心功能区与未来发展空间 规划采用“远期筑基、远景扩容”的阶梯式布局。2035年前,3条线路将率先形成33公里的骨干网络:L1线串联横琴口岸与厚朴街,作为琴澳跨境换乘的核心通道,澳门旅客过关后可直达岛内腹地;L2线衔接金融岛与井湾,重点服务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通勤需求,打通东西向交通动脉;L4线从爱琴路延伸至珠海长隆,精准对接文旅客流。 到2050年,远景规划新增L3线(横琴大道至环岛北路),并将L4线向南延伸,线网总规模达47公里。这条新增线路将覆盖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的横琴南部区域,为深合区未来人口扩容与产业布局预留交通支撑——此前国土空间规划已明确,横琴城镇集中建设区可容纳居住人口不低于30万人,轨道网络将同步匹配人口增长需求。 内外联动:构建琴澳“立体交通走廊” 轨道交通规划始终紧扣“琴澳一体化”核心,与高铁、陆路、水运及口岸设施形成联动。对外交通中,广珠(澳)高铁的推进成为关键支撑,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从广州北站出发,经白云机场、南沙等地终至横琴,可与澳门轻轨无缝换乘。2025年6月的可研鉴修评审会已原则同意横琴高铁站设站方案,项目将打造站城融合的示范枢纽,强化澳门与大湾区高铁网的衔接 。 联澳通道进一步加密升级:陆路在现有莲花大桥、澳门大学海底隧道基础上,新增十字门大道延伸线等4条通道;水运在金融岛北端预留联澳客运码头,可开通至澳门内港航线;轨道则预留对接澳门、珠海的线网接口,配合新增的4处“一线”口岸(含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智能化口岸等),形成“轨、路、水”三维联通格局 。其中横琴口岸已实现“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模式,最快5秒通关,日均通行车辆超6000辆次,新增口岸将延续智慧通关优势。 内部路网协同:“四横八纵”联动轨道站点 轨道交通将与地面路网深度融合,规划构建“四横八纵”骨架路网,其中“四横”包括环岛北路、横琴大道等主干道,“八纵”涵盖中心大道、十字门隧道等关键线路,7处公交枢纽站、12处首末站将实现轨道与地面交通的无缝换乘。这一布局与珠海全域交通建设形成呼应,目前珠海隧道计划202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香海大桥西延线四季度主线可通至双湖路,未来将与横琴内部路网形成联动 。 从口岸跨境到岛内通勤,从文旅出行到产业支撑,这份轨道规划正为横琴打造“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核心载体。随着线路落地与联澳通道完善,琴澳“15分钟生活圈”的实现将更有支撑,2万余名已在横琴安居的澳门居民,未来将迎来更便捷的跨境出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