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山西籍书法家马文蔚先生为人民币票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山西籍书法家马文蔚先生为人民币票面题写 “中国人民银行” 等核心汉字的场景。 马文蔚先生能参与此事,充满戏剧性。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工作的马文蔚,因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尤精魏碑)和严谨的作风,被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局副局长的王显周赏识并推荐。 1953年的一天,行长南汉宸将马文蔚请到办公室,并未明言用途,只说是书写一些字样参考。在准备好的虎皮宣纸上,马文蔚用毛笔分别书写了 “中国人民银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 等字。 马文蔚的字融合了魏碑的刚劲与楷书的工稳,结构严谨,笔力雄健,非常适合作为货币字体。其中 “国”和“银” 二字的设计尤为精妙,“国”字方正有力,“银”字稳健厚重,防伪性高。 马文蔚的字样因其极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被选中,经专业技术人员稍作修饰后,用于第二套人民币票面。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中国人民银行” 这六个大字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人民币的标准字体,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五套人民币仍在其基础上优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