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

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当人们谈起中国军工发展时,总习惯性地想到俄罗斯这个”老大哥”。可你知道吗?其实真正改变中国军工命运的,竟然是那个经常被忽略的邻国——乌克兰。从航母到燃气轮机,从发动机到技术图纸,一个鲜为人知的技术转让故事,正在揭开中国军工崛起背后的真相。 说起中国军工的快速发展,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俄罗斯。毕竟苏-27、苏-30这些明星装备确实来自俄国。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真正让中国军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实大多来自乌克兰。 瓦良格号,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曾经是苏联海军的骄傲,也是中国海军的梦想。当年苏联解体后,这艘68%建造完成度的航母分到了乌克兰手里。对于当时经济困难的乌克兰来说,要想将剩余32%的工程也完成,至少要耗费2亿美元,这对于当时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事。 关键在于,乌克兰不仅仅是把这艘”废铁”卖给了中国,更重要的是附带了完整的技术资料。根据多方资料证实,中国不仅获得了船体本身,还拿到了包含船体结构、动力系统、舱室布局等详细信息的设计图纸。这些图纸的价值远远超过了2000万美元的购买费用。 更厉害的是燃气轮机技术的转让。在苏联时代,乌克兰是主要的船舶动力研制地,以研制和生产燃气轮机为主,俄罗斯则以生产蒸汽轮机和核动力为主。UGT-25000燃气轮机研发于1985年开始,到了90年代初,主要研发工作已完成,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UGT-25000燃气轮机的全套技术。 1993年,乌克兰向中国出口10台UGT-25000燃气轮机,并转让相关技术。这次技术转让的意义非凡,因为当时西方对中国实施军贸禁运,LM2500燃气轮机买不到了。后来风云突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禁运,中国无法获得新的LM2500型燃气轮机。于是转而向乌克兰进口了10台UGT-25000燃气轮机,用于装备在大名鼎鼎的”江南四舰”上。 这款燃气轮机的性能有多强?作为苏联和乌克兰生产过的的最大燃气轮机,UGT-25000的长度达到了16米,重16吨,其稳定输出功率达到了24.6兆瓦,最大功率更是超过了2.9万千瓦,比LM2500的1.9万千瓦高出44.9%。可以说,UGT-25000直接解决了中国大型军舰的动力瓶颈问题。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国产化过程。1998年,燃气轮机的国产化进程开始,涉及三个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第703研究所、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哈尔滨汽轮机公司。这种”三家同时干”的模式确实有效,既分摊了技术风险,又形成了良性竞争。 2004年,首台国内生产的GT-25000燃机下线,实现了主要部件国产化,国产率达到60%。2010年,GT-25000的全国产化型号完成,国产化率达到98.1%。这个过程用了十多年时间,但收获巨大。2011年,GT25000 针对南海的高温、高湿、高盐的海洋使用环境,作了大量适应性改进,国产化率达到98.1%,并通过武汉舰搭载国产机进行亚丁湾护航的实际使用,获得海军的认可。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也给了中国巨大帮助。这家公司掌握着直升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与中国的合作一度非常密切。虽然后来因为美国施压,收购计划被迫中止,但前期的技术交流确实让中国受益匪浅。 现在回头看,中国海军能在短短二十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乌克兰的技术贡献确实功不可没。随着国产GT-25000燃气轮机的量产,中国海军正式开始了造舰狂潮。052C、052D、055这些现代化驱逐舰,都离不开这款源自乌克兰技术的燃气轮机。 055驱逐舰安装4台,总功率就是106.8兆瓦,相当于14.5万马力,可以让055轻松飙地到33~34节,是目前全世界航速最快的大型驱逐舰。这个数据比美国最新的阿利伯克III驱逐舰还要强悍。 当然,这种技术合作也有其历史局限性。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开始对乌克兰施压,中乌军工合作逐渐降温。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的军工设施遭受重创,包括马达西奇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中国已经从当年的技术学习者成长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军工强国。055大驱、003航母、歼-20战机,这些装备都体现了中国军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忘记,在最关键的起步阶段,乌克兰确实给了中国巨大的技术支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虽然俄罗斯提供了不少成熟装备,但真正改变中国军工技术底子的,恰恰是来自乌克兰的核心技术转让。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乌克兰的这些技术支持,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可能要延后十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