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在俄军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损失如此非常惨重。 当价值数百万美元的T-90坦

现在俄军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损失如此非常惨重。 当价值数百万美元的T-90坦克被几千块钱的民用无人机击毁时,俄军指挥官们才明白过来——这场战争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从车臣到叙利亚屡试不爽的重装备优势战术,在乌克兰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乌克兰投入战场的150万架无人机,彻底打乱了俄军的传统作战部署。乌克兰率先使用军用和商业现货无人机来执行战术侦察和监视、收集实时情报、引导炮兵火力、提供通信中继、进行近程到远程攻击和战损评估,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让俄军措手不及。 俄军高级将领大多出身于传统的苏联军事学院体系,接受的是坦克集群突击、纵深作战理论的教育。他们习惯于依靠重型装备的数量优势和火力密度来碾压对手,在车臣战争和叙利亚冲突中都验证了这套战术的有效性。可是在乌克兰战场上,这些传统优势却成了累赘。 漫天飞舞的挂载了各式炸药、火箭弹战斗部的FPV成为了坦克装甲车辆的头号威胁,俄军引以为傲的装甲集群在这些”玩具飞机”面前显得笨重迟缓。这些无人机大多是从市场上采购的民用四轴飞行器,单价仅几千美元,操作员不需要复杂的军事训练,只要熟悉平板电脑操作就能上手。 更要命的是成本问题。俄军的一枚防空导弹价值动辄数十万美元,用来拦截这些廉价无人机显然是杀鸡用牛刀。小型无人机成本低、便于组装、体积小,突破城市安保和监控设施的能力较强,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空域进行超低空飞行时很难被早期预警,这让俄军的防空系统陷入了两难境地。 哈尔科夫前线曾出现过令人震撼的场面:三十架小型无人机同时从不同方向扑向俄军弹药库,尽管近防炮击落了大半,但剩余的几架仍成功引爆了外围储存的炮弹,连锁爆炸在十分钟内将整个仓库化为火海。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完全颠覆了传统战争中”火力决定胜负”的逻辑。 最近披露出来的一份乌军无人机操作手册,让人不禁惊叹乌方对无人机使用的创新战法。针对FPV应用竟有17种战术方式,包括多波次连续攻击、伴随纵深攻击、工兵战术和防空等。相比之下,俄军在这方面的准备明显不足。 俄军的S-400、“铠甲”等先进防空装备在纸面参数上足以应对高空目标,但面对低空慢速的小型无人机,这些精密仪器却像大象面对蚊子般束手无策。无人机操作员往往躲在十几公里外的民房里,通过平板电脑操控设备,发现目标就加速俯冲,哪怕被击落也不过损失几千美元,而俄军每次拦截消耗的导弹价值动辄数十万美元。 乌军还创新性地发展出”自杀式攻击”模式,将民用四轴无人机改装成”飞行炸弹”。在扎波罗日州前线,一名俄罗斯第42摩步旅”海狸”小组的成员在地下掩体中操控着一架自杀式穿越机(FPV),在空中一番搜寻之后,瞄准了一辆乌军的装甲车,这种战术让双方都深受其害。 在赫尔松战役中,俄军一个机械化连在行军途中遭遇无人机群突袭,士兵们被迫从装甲车里跳出分散躲避,却暴露在后续的炮火覆盖之下,半小时内伤亡过半。这种战术不仅摧毁了装备,更重要的是瓦解了军心——没有人能预料头顶何时会落下致命一击。 面对这种新型威胁,俄军也在被迫学习和适应。俄罗斯也频繁使用无人机甚至出动”蜂群”,打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兵工生产基地等目标。可是这种学习过程付出了惨重代价,从装备损失到人员伤亡,都远超预期。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今已历三载,成为了自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局部战争。而无人机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杀伤链角度分析,无人机丰富了杀伤链感知节点的选择,降低了杀伤链的杀伤成本,缩短了杀伤链闭环时间。 俄军的惨重损失本质上反映了旧有战争思维与新型作战模式碰撞的必然结果。当他们还在调试防空雷达参数时,对手已经用民用科技构建起了更适应战场的杀伤链条。这种认知差距的代价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装备损失上,更体现在整个作战体系的重新构建上。 从钢铁洪流到无人机蜂群,战争形态的变化让传统军事强国都措手不及。俄军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战争的胜负或许不再取决于装备的重量,而是思维的灵活性。你觉得传统军事理论在现代战争中还有多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