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欠122亿的巨债,跑路美国七年,谁曾想400多名老员工,让原本资金断绝、走投无路的乐视起死回生,告别内卷和996,工资照发,社保不欠,过得比国内90%打工人都滋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贾跃亭远赴美国之际,北京乐视总部的400名员工迎来了看似无解的困局。 公司账面资金枯竭,市值几近归零,就连办公椅都被列入偿债清单。 外界普遍预测,这家公司将面临清算,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最艰难时刻,乐视的中层管理团队偶然发现了被贾跃亭称为“传统业务”的影视版权库。 包括《甄嬛传》、《太子妃升职记》等剧集的版权,这些曾被认为是毫无发展前景的资产,竟然成了乐视维持生存的关键。 管理层果断砍掉烧钱的扩张业务,开始专注于版权分成和会员收入。 令人惊讶的是,《甄嬛传》成为了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仅这一部剧每年便能贡献约2000万人民币的收益。 连同其他剧集版权带来的分销收入,乐视的现金流得以稳定在1.2亿元左右。 正是这份意外的“摇钱树”,让公司从濒临破产的边缘逐步恢复了生机。 为了缓解债务压力,乐视的员工还集思广益,决定将总部部分空置楼层及非核心资产出售。 通过“卖楼自救”的方式,公司既盘活了资金,也得以及时续上全员社保,同时按时发放工资和年终奖。 随后,剩余办公空间被出租,每年创造额外租金收入,这让乐视意外走上了一条轻资产运作的路径。 没有老板掌舵,反而让乐视避开了盲目扩张的陷阱。 员工们将“活下去”作为唯一目标,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从维护版权合作到物业管理,步步扎实。 债主们因意见不一而无法统一行动,这种僵局间接为乐视争取了喘息时间。 2023年,乐视推行四天半工作制,这家一度被视为“失败典范”的企业反而成了打工人眼中的“乌托邦”。 无996、无繁琐的管理黑话,工作氛围简单透明,福利待遇较为优越。 虽然技术岗位流失率较高,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使得公司运营更加务实。 有趣的是,员工们私下甚至达成共识:希望贾跃亭不要回来。 他们担心曾任老板的贾跃亭会再次引导公司走向冒进的扩张道路。 大洋彼岸的贾跃亭仍在为法拉第未来苦苦挣扎,他的“造车梦”连续亏损,资金链岌岌可危。 他声称再还七八亿美元即可归国,但从现状来看,这一目标仍然遥不可及。 尽管乐视目前的生活看似安稳,但隐藏的风险却逐渐显现。 《甄嬛传》的版权将于2027年到期,续约成本可能大幅提高。 同时,公司办公楼租约也即将重新谈判,届时生存压力恐将加剧。 即便如此,员工们依然保持了积极态度。 他们已经证明,在极端困境中,只要团队团结,便能够创造奇迹。 贾跃亭曾怀揣“生态化反”梦想,最终却将乐视推向陡崖。 他留下的版权资产被员工们巧妙利用,成为公司重生的基石。 同时,员工们放下一切执念,以务实态度化解了一场场危机。 这种反差正说明,比起高空中的虚幻概念,可落地实施的策略才最有价值。 乐视的故事还在延续,但它也为更多企业留下一项思考:在资本狂潮退去后,唯有坚守根本的人和业务,才能真正抵御风浪。 2027年版权到期后,乐视的未来仍是未知数。 贾跃亭能否兑现还债承诺也悬而未决。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不靠谱的老板,可能也未必没有靠谱的公司? 这一切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团队的凝聚力。 企业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拥有真正能带来持续价值的业务和踏实工作的团队。 信源:贾跃亭留122亿跑路!乐视员工自治7年,社保照发无996神话?-度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