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买电话卡更需要实名认证,我就想问问各大运营商,电信诈骗的虚拟号码为什么就查不到他们的实名呢?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段话在网上刷屏时,无数人瞬间破防——谁没接过几通“法院传票”“账户冻结”“客服退款”的诈骗电话?谁没被虚拟号码骚扰得夜不能寐?我们办张手机卡要刷身份证、录人脸、签承诺书,层层审核严到不能再严,可诈骗分子的虚拟号码却像“隐身符”,肆无忌惮地游走在监管盲区,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前几天看到个新闻,山东一位老人被虚拟号码诈骗8万元养老钱,报警后警方追查时发现,号码源头竟是一串无法溯源的虚拟ID,运营商给出的回复是“技术层面难以核实”。可老百姓就想不通了:我们办卡时“技术”怎么就没掉链子?到了反诈环节,技术就突然“失灵”了? 说到底,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责任没扛住。一边是普通用户的实名信息被精准核验,甚至偶尔输错一位身份证号都办不了业务;另一边是诈骗分子用虚拟号码批量撒网,运营商却以“虚拟号段特殊”为由推脱监管责任。这中间的漏洞,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利益妥协? 14亿人的信息安全,容不得半点敷衍。我们支持实名认证,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而是为了堵住诈骗漏洞。当运营商把“实名认证”当成约束普通用户的枷锁,却给诈骗分子留足钻空子的空间,受伤的终究是每一个普通人。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声,相关部门也在加大虚拟号段监管力度。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追查”,而是“事前防范”——既然普通用户能做到实名,诈骗分子的虚拟号码就没有理由例外。 你有没有被虚拟号码骚扰或诈骗的经历?你觉得该如何堵住这个漏洞?欢迎在评论区吐槽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心声,推动监管再严一点,漏洞再少一点!反诈漏洞何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