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老人想靠短视频平台赚钱不成反赔钱,平台得知原委返还充值

农村老人想在短视频平台“赚钱”,没想到却误充值1万余元,经法院调解、多次沟通,平台最终向老人返还充值款项。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此案,法官呼吁子女帮助家中老人逐步认识、适应数字消费环境,网络平台做好网络服务的“适老化”,为老年用户构建更安全的交易环境。

张大爷是位农村老人,居住在偏远地区,文化水平较低,闲来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教学视频,内容为“通过短视频平台赚钱的方法”。按照视频教学,张大爷半个月在某短视频平台充值、推广自己的个人账号视频数百次,花费1万余元,直到儿子、儿媳回家,张大爷才知道原来视频教学的方法并不能真的赚钱,反而是将自己的养老钱花了出去。

随后,张大爷的儿子、儿媳多次联系平台客服要求退款,但平台客服告知,张大爷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退款。双方协商无果,张大爷将平台起诉到法院。

法院就本案组织了两次庭审,法官就张大爷的文化程度、网络认知水平、经济状况、消费经过等事实进行了查明,发现张大爷对“投流推广”“上热门”“充值协议”等网络名词满脸茫然,对“诉讼请求”“举证责任”等法律名词更是一头雾水,只是反复陈述自己“搞错了”“没弄明白”。

法官通过耐心询问、引导,发现张大爷从始至终都误解了自己行为的性质——他以为点击“上热门”是在给平台“干活”,看到屏幕上跳出来需要确认的“数字”以为是平台发放的“工钱”,完全不知道自己每一次点击,都是在花掉自己的养老钱,所谓的“通过短视频平台赚钱”实际上是在该平台花钱帮自己的视频“上热门”,给自己的账号增加流量。

查明案情后,法院多次与平台进行沟通。在了解老张的真实情况后,平台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法院调解。最终,张大爷与平台达成调解方案,平台返还了大部分充值款项。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毛春联提醒,当前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老年人面对新型网络交易时,往往难以准确理解操作流程、交易性质及法律后果,陷入“想当然”的消费误区。家里有老人的各位子女,请给予老人多一份关爱与陪伴,帮助家中老人逐步认识、适应数字消费环境,尽量避免老人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同时,也建议网络平台做好网络服务的“适老化”,通过明确交易性质、简化操作流程、增设风险提示、优化客服响应等方式,为老年用户构建更安全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