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严查到底!”10月11日,北京,一女子外出过程中,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于是她立

“严查到底!”10月11日,北京,一女子外出过程中,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于是她立即拨打了“120”求助,可接线员却非常不耐烦,不仅辱骂女子,还直接挂断电话!女子只能求助民警,这才顺利抵达医院救治。网友:这简直就是在害命! 10 月 11 日,返京检查站的寒风中,37 岁的李女士捂着胸口发抖,她突感胸闷心慌,颤抖着拨通 120 求救。 可电话那头的回应比寒风更刺骨,接线员态度冷漠,在她重复 “检查站” 位置时爆了脏话,随即挂断电话。 慌神的李女士强撑着找现场执勤民警求助,民警迅速联系附近医院,她才得以及时救治,病情逐渐缓解。事后李女士仍心有余悸:“那是救命电话,要是没民警,真不敢想后果。” 事件曝光后,网友炸开了锅,大家的核心质疑很一致。 120 是连接患者与救援的 “生命线”,即便接线员有私人情绪,面对 “心脏不适” 这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求助,也该守住职业底线。 有网友直言:“患者都快难受死了,还被骂着挂电话,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推吗?” 很快,120 指挥中心回应:涉事接线员当天 “家中有事、情绪不佳”,已给予扣绩效的内部处分。 李女士已投诉并要求公开道歉,但这个回应没平息争议 ,“家里有事” 能成为对患者爆粗、挂断救命电话的理由吗?仅扣绩效,能弥补李女士当时的恐惧,能重建公众对 120 的信任吗? 必须说清一个理:120 接线员从不是普通岗位,而是直接与 “生死” 打交道。 不管私人情绪多差,只要接起求助电话,就必须做到耐心倾听、快速问询、及时对接救援 , 这不是 “道德要求”,是职业底线,更是《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中 “首接负责” 原则的明确要求,即接电话后必须管到底,不能随意挂断、推诿。 这起事件暴露的,远不止 “一个接线员情绪差”:指挥中心是否有情绪管理机制?接线员状态不对时,能否临时换岗、提前休息? 面对 “检查站” 这类模糊位置,有没有标准化流程,比如通过系统查坐标、指导患者找标志性建筑,而非反复追问后没耐心就挂电话? 更关键的是追责与技术保障,所有 120 电话虽要求全程录音,但能否真正做到 “失职必追”? 若早有 “挂救命电话、说脏话严肃处理” 的明确规定且公开结果,接线员未必敢如此随意。 技术上也有改进空间,比如给 120 系统加 “定位辅助”,患者说不清位置时,可通过电话信号大致锁定范围,减少延误。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提醒了我们,遇到紧急情况别只依赖 120,若在检查站、高速服务区等有工作人员的地方,先找民警、执勤人员帮忙,他们能更快联动当地医院, 报位置时别只说 “某某检查站”,要补充 “往北京方向 50 米”“旁边有蓝色岗亭” 这类标志性信息,让救援更精准。 李女士是幸运的,有民警及时援手,未酿成悲剧,可若下一个患者没这么幸运呢?120 这条 “生命线”,不能因一个人的情绪、一套管理的漏洞就断档。 希望这次事件能推动相关部门补上短板:接线员的心理疏导要跟上,情绪不对能及时换岗,标准化问询流程要落地,报位难题有解法,录音追责要较真,失职必罚,技术升级要提速,定位辅助早上线。 对突发急症的人来说,每分每秒都连着生死,等待会耗干希望,冷漠更能掐断生路,120 的每一次呼叫,都可能是患者拼尽全力的最后求助。 守护这条生命线,靠的从不是扣绩效的临时约束,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 是对生命的敬畏,是把他人安危扛在肩上的担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