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江苏盐城,一男子到医院进行腿部骨折手术,术后无聊逛淘宝时发现医院给自己用的耗材在

江苏盐城,一男子到医院进行腿部骨折手术,术后无聊逛淘宝时发现医院给自己用的耗材在网上也有卖,于是男子上网查了下直接气愤的不行! 江苏盐城外卖员黄先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手气得发抖,医院收费单上 18590 元的外固定支架耗材,在网上同型号、同厂家的合规渠道里,总价才 1800 元,整整差了十倍! 这一切要从 2024 年 7 月说起,黄先生配送时遭遇车祸,腿部骨折,被送进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手术。 前后手术加康复花了近八万元,当时他只顾着养伤,没细看费用明细,直到拆线后整理单据,外固定支架相关耗材的价格刺痛了他 ,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几乎花光了黄先生大半年的积蓄 。 黄先生抱着怀疑,他对着收费单逐条上网核查,越查心越凉。 不锈钢骨牵引针,医院收 483 元,网售只要 42 元,针杆夹医院标价 2200 元,网上同款 168 元就能买到;800 多元的连接杆,网售仅需 100 多。 更关键的是,他反复核对了型号、规格甚至订货编码,确认网上的耗材和自己腿上用的一模一样。 带着打印好的比价单和购物截图,黄先生找到医院质疑,又向监管部门提交了投诉材料。 没过多久,他意外发现医院小程序上的耗材价格变了,那款 2200 元的针夹,悄悄降到了 895 元。 可这份 “悄悄降价” 没能平息质疑,反而让更多人好奇:既然能降,当初为何定那么高? 面对追问,医院给出了解释,价格差是 “购买方式不对” 导致的,还强调医疗器械原则上不允许网售,黄先生找的渠道 “不合规”,不能作为比价标准,甚至怀疑网上的货和医院的不一样。 他手里的网购订单能提供正规发票,销售公司资质齐全,而且耗材包装、合格证上的信息和医院提供的完全一致,“要是渠道真不合规,监管部门早查了,怎么会等到患者质疑才说?” 其实黄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这背后藏着更关键的问题。 患者对医院耗材的定价逻辑、采购渠道几乎一无所知,只能被动交钱。 医院说有采购成本、灭菌费用、售后保障等隐性支出,但这些成本到底占多少,从来没有透明的说法。 就像天津的耗材管理办法里要求的,医疗机构本应公示耗材的购进价、销售价,接受监督,但现实中很多患者连明细都难看清。 更值得肯定的是黄先生的做法,他完整保存了转账记录、费用单据,逐一对接型号编码,走正规渠道投诉,没有情绪化维权。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十倍差价到底差在哪?如果医院的采购确实合规,就该拿出可核查的凭证,把成本明细摆出来,如果是中间环节藏了猫腻,监管部门更该介入彻查。 监管部门需加大医疗耗材全链条核查力度,深入厘清从生产、流通到临床使用的每一环价格构成,重点排查中间商层层加价、虚高定价等问题,切实堵住流通漏洞。 同时要推动带量采购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中选耗材按约定价格稳定供应,避免政策空转。 还应督促医院公开耗材购进价、加成比例及使用明细,让每笔医疗费用都清晰可查,真正花在明处。 这样才能消除患者对费用的顾虑,减少治病时的价格焦虑,增强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毕竟没人愿意在身体受创后,再因不合理收费奔波维权,让心灵承受二次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