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伏产业链爆发:三重共振点燃涨停潮,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10月29日,A股光伏板块迎来久违的全面爆发,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单日暴涨7.99%,光伏设备行业以532亿元成交额强势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高达75.9亿元位居市场首位,一场由政策、业绩、技术共同驱动的行业复苏行情正式拉开序幕。
盘面之上,龙头企业集体狂欢彰显板块热度。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弘元绿能、阿特斯等主产业链龙头强势涨停,阳光电源单日涨幅超15%,盘中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稳固“光伏市值第一股”地位,天合光能、固德威等企业涨幅均超10%,板块内呈现全线飘红的沸腾景象。资金端更是热情高涨,光伏主题ETF单日成交额环比激增2倍,净流入超70亿元,北向资金同步加仓核心标的,千亿资金用脚投票,印证了市场对光伏行业复苏的坚定信心。
这场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业绩、技术三重逻辑的深度共振。政策层面,“反内卷”行动成效显著,工信部修订行业规范条件提高准入门槛,17家龙头企业联合体搭建推进行业整合,多晶硅价格较三季度低点反弹超40%,彻底扭转了此前低价无序竞争的行业生态。业绩端传来重磅利好,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突破118.81亿元,同比大增56.34%,综合毛利率提升至34.88%,净资产收益率比肩贵州茅台;大全能源、双良节能实现同比扭亏,通威股份等企业亏损大幅收窄,行业盈利拐点全面显现。技术迭代则持续赋能,N型电池技术产能占比超七成,TOPCon、HJT等高效技术量产效率突破,钙钛矿组件实现量产,非硅成本持续下降,为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筑牢根基。
市场重构带来的需求增长,为行情提供了坚实支撑。国内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超100GW,同比增长45%,分布式光伏在工商业与县域市场加速渗透;海外市场中,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爆发,中国光伏组件对沙特、印尼等国出口量大幅增长,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模式规避贸易壁垒,全球绿电转型需求持续释放。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7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近一半将由光伏贡献,叠加中国“双碳”目标下的长期装机规划,行业成长空间清晰可见。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此次爆发标志着光伏产业已从“无序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企业竞争焦点从“卷产能、卷价格”转向“拼技术、拼服务、拼国际化”,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成为核心竞争力。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光伏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随着产能出清政策落地与盈利持续修复,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龙头企业与技术创新赛道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结构性行情。
A股光伏产业链的集体爆发,既是短期多重利好的集中兑现,更是长期能源转型趋势的必然体现。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全球需求的三重加持下,光伏行业正告别周期波动的阵痛,迈入稳健增长的新周期,而资本市场的热情追捧,正是对这场产业变革最直接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