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蒸汽弹射器公司成中企,五角大楼这回麻烦了:航母数量将崩盘! 当美帝大统领在华盛顿号航母上说出“蒸汽弹射器更好”,但美国已无力大规模生产蒸汽弹射器时,帝国的衰败已经显露无疑。曾经为美国航母生产蒸汽弹射器的唯一制造商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BW)军工部门已宣告破产。 嘴上说得挺喜欢,可实情是美国早就没本事大批量造这种“航母心脏”了,更让五角大楼坐不住的是,以前全美国就一家能造蒸汽弹射器的公司,现在控制权早已经攥在了中国企业手里——这一下,直接把美国航母的后路给堵得差不多了。 要我说,蒸汽弹射器对航母来说根本不是可有可无的配件——没这东西,航母上的战斗机要么没法装满油挂满弹起飞,要么就得靠滑跃甲板凑合,战斗力直接砍半。 美国海军能在全球耀武扬威这么多年,10艘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功不可没,而这些弹射器全是一家叫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简称BW)的公司造的。 在蒸汽弹射器这行里,BW就是独一份的存在,从冷战到21世纪初,美国每艘航母的弹射系统都带着它的标,连盟友的弹射器坏了,都得乖乖上门求它修。 可谁能料到,这个撑起美国航母威慑力的“幕后大佬”,旗下军工部门居然在2020年宣布破产了。说起来这事儿真不赖别人,全是美国海军自己瞎折腾作的。 早年间美军觉得蒸汽弹射器不够先进,一门心思要搞电磁弹射,觉得这玩意儿弹射效率高、间隔时间短,能让航母战斗力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给电磁弹射铺路,美军干脆就断了BW的订单——BW最后一笔弹射器订单还是2003年给布什号航母造的,之后二十年,军方就没再给过新单子。 没了军方订单,BW只能死撑。可蒸汽弹射器这东西是高精尖军工产品,生产线一旦停了就没法维持——技术工人走的走、散的散,设备也慢慢老化,再加上美国搞去工业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一个劲地涨,BW的军工部门扛了十几年终于扛不住,资金链一断直接就破产了。 那时候美军还没当回事,觉得电磁弹射器很快就能批量生产,老的蒸汽弹射器反正有库存,修修也能凑活用。可他们压根没料到,电磁弹射器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更糟的是,BW一破产,美国连修蒸汽弹射器的零件都快找不着了。 更让美军憋屈的是,BW军工部门破产清算的时候,它手里的核心生产技术、设备专利还有部分生产线,被一家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给拿下了。 这可不是捡破烂,BW虽说破产了,但它手里攥着的蒸汽弹射器核心制造手艺、精密零件加工技术,都是几十年攒下的真本事。中企接手后,很快就结合自己的制造优势把生产线盘活了,现在全球范围内能稳稳当当造蒸汽弹射器、还能修的,反倒成了中国企业。 这时候美军才发现自己跳进了大坑里,大统领说“蒸汽弹射器更好”其实是句大实话——因为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器根本靠不住。 福特号2017年就服役了,到现在快八年了,电磁弹射器的故障率还是高得吓人,2025年最新测试结果显示,平均每弹射400次就得出一次故障。 这意味着什么?福特级设计的日均最大起降次数是160次,按这个故障率算,不到三天就有一条弹射器歇菜。 2022年福特号第一次部署了53天,总共才完成1250架次起降,平均一天才24架,连小型航母都比不上,跟设计的日均160架指标差了足足6倍多。 更要命的是,美军现在进退两难。接着用电磁弹射器吧,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故障率降不下来,福特级的肯尼迪号、企业号都快造好了,装的全是电磁弹射,总不能扔了吧? 回头用蒸汽弹射器吧,自己的生产线早没了,全世界就中企能造,总不能求着竞争对手给自己造航母核心装备吧?更头疼的是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这些老舰用的全是蒸汽弹射器,现在零件磨得差不多了,想修都找不到合格的配件。 之前有艘尼米兹级航母就因为弹射器坏了,在港口趴了半年才修好,就因为缺个关键零件,最后没办法只能拆其他退役航母的备件凑数。 五角大楼的麻烦还不止这些,航母数量崩盘的风险已经越来越近了。按美军的计划,2027年和2029年要各退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可接替它们的福特级根本顶不上来。 福特号自己都没形成完整战斗力,后面的肯尼迪号、企业号还在调试,就算顺利服役,电磁弹射器的问题不解决,也只是个摆样子的货。 更吓人的是美国造船业的惨状——现在全美国就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能造航母,以前能造航母的厂家早就因为没订单倒闭了。这就导致福特级造得又慢又贵,进度一拖再拖,成本翻了好几倍,就算想加急造新航母,都没地方开工。 这事其实给美国提了个醒:军事霸权的根基是实打实的制造业,把关键技术和产业链攥在自己手里才真叫安全。总想着靠技术垄断、随便“甩包袱”,早晚得栽大跟头,这次航母数量崩盘的危机,就是最狠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