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陈女士为了赚大钱,竟然在直播间花283万,买下30多块翡翠原石,她满心期待,这些原石能能够翻几倍,结果到货后发现全是廉价石头。她立马找对方退款,期间拉扯了近4年时间,但始终没有结果,陈女士忍无可忍之下报了警!网友:我只关心这283万她怎么赚的。 陈女士(化名)现在每天都在等法院的消息,她十几年攒下的 283 万,全砸在了直播间的 “缅甸矿货” 上,最后只收到 30 多块没人要的废石。 直到报警后她才知道,那些让她心动的 “翡翠原石”,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今年夏天,陈女士抱着一沓转账记录和聊天截图走进派出所,四年的追讨让她筋疲力尽。 时间拉回到几年前,她刷到一个 “缅甸矿货直播”,镜头里主播和一个叫 “阿坤哥” 的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裹着泥巴的石头被电筒一照,切开处露出一抹翠绿,弹幕里瞬间满是 “涨了”“赶紧抢” 的起哄声。 主播不停催促 “这是一手货源,错过就没了”,陈女士没忍住,一笔笔钱转了过去,想着靠翡翠升值改善生活。 等 30 多块 “原石” 寄到家,陈女士特意把它们摆满客厅,她找了三位行家鉴定,结果却让她眼前一黑,这些石头全是廉价废石,单块成本不到几十元,别说升值,连变现都不可能。 283 万,对普通家庭来说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陈女士当即找主播退款,可对方的态度立刻变了。 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陈女士私信发了几十条没回复,电话打过去要么被挂,要么说 “赌石有风险,是你运气差”。 对方两度拉黑她的账号,她换号联系,得到的却是 “再闹对你没好处” 的威胁,直到今年,她实在走投无路,才想起用法律维权。 警方调查后,骗局的真面目被彻底揭开,所谓的 “缅甸货主阿坤哥”,是剧组临时找来的演员。 主播手里的 “原石”,根本不是从缅甸运来的,全是自家提前备好的普通石头。 连弹幕里的 “好评” 和 “下单截图”,都是水军刷出来的虚假流量。陈女士以为的 “投资机会”,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她的积蓄来的。 其实,陈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现在很多 “矿货直播” 都靠这套把戏,用戏剧化的切割场景制造悬念,靠即时弹幕烘托氛围,再用 “一手货源”“错过无” 的话术催促下单。 直播电商的便利,反而成了诈骗的温床 ,匿名支付、即时交互,让不少像陈女士这样对行业不熟悉,却想改善生活的人栽了跟头。 有人说 “赌石本身有风险”,可这根本不是风险,是赤裸裸的诈骗。 对消费者来说,有个教训必须记牢,涉及巨额交易,一定要找第三方鉴定,先小额试买看看情况,所有交易都要通过正规平台,保留好证据。但责任不能全压在消费者身上。 平台得负起监管责任,对卖 “高风险矿货” 的直播间,先审核资质、抽检货物,不能让虚假宣传随便播,支付机构和银行遇到异常大额交易,该弹出风险提醒就得弹,还要保留可追溯的记录。 执法部门也得加强跨区协作,一旦发现诈骗,优先冻结涉诈资金和货物,别让受害者等太久,对像陈女士这样的受害者,也该有临时救助和法律援助,别让他们因为维权成本高就放弃。 今年 10 月,镇海警方为帮陈女士追回被骗钱款,跨越千里远赴云南瑞丽,在当地警方协同配合下,将 283 万元全额追回,目前案件正进一步侦办。 就在这几天,陈女士和丈夫特地带着锦旗与感谢信找到民警,言语间满是感激,以此表达对警方的谢意。但更重要的是,别再出现下一个 “陈女士”。 流量经济不是骗人经济,只有平台把好关、执法严起来、消费者多留心,才能让 “诚信” 回到直播间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