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滨州普莱德”:中国汽车史上的一段疯狂实验 提起“滨州普莱德”,估计大多数车迷都一头雾水。这个品牌诞生于2006年,消失于2008年,三年时间却留下了一段堪称“野性生长”的汽车故事。 普莱德的思路很简单——没有生产资质,就买现成的车来改。奇瑞、中华、甚至合资品牌车型都成了它的“实验品”。他们换前脸、拉车身、重喷漆,试图用“创意设计”换来更高售价。说白了,有点像当年的“改装厂+梦想家”混合体。 更有意思的是,滨州当地政府还参股支持,给了它不少面子。那几年,普莱德成了滨州经济开发区的门面工程——只是“面子”很快也撑不住“现实”。 没有造车资质,没有品牌标识,产品又无法合法上牌,这些车最终只能在滨州本地小范围销售。如今看来,它更像是中国汽车工业早期“地方激情”的一个缩影。 客观来说,普莱德的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时代不允许。那时候,政策和产业链都没准备好。可如果换到今天,也许这股“敢想敢干”的劲儿,放在新能源创业潮里,未必没戏。 ——毕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来就少不了这种“敢闯”的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