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读后感 杨振宁公众形象因与翁帆年龄差引发过广泛争议。看过本书后印象大为震撼,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就和人生经历远比他个人生活更值得关注 杨振宁在20世纪物理学史上的地位媲美牛顿与爱因斯坦。 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推翻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宇称守恒定律,成为首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 杨一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基础,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三大基石之一”。 理论拓展性:其成果被描述为“扩建物理学大厦”,将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扩展到更宏大的框架。 2000年英国的《自然》杂志评选千年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唯一入选在世物理学家及华人科学家。 杨振宁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父亲杨武之是一位数学家。杨在中学时代,尤其在数学上有早慧的天才,但是他父亲没有进一步要他去念微积分这些大学教材,反而请人教读《孟子》,杨认为父亲这种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使他受益良多。 在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是他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在那个物质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联大是学术的净土,在这里不仅汲取了知识养分,还树立起报效祖国的信念。 从芝加哥大学的回旋加速器旁,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路披荆斩棘,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打破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为人类认知宇宙开辟了新的视野。 他虽身在异国,却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科学界的密切联系。从1970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回国讲学交流,帮助建立理论物理研究机构,培养年轻人才。推动设立了多个奖学金项目,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远比符号化的“回国效忠”更有价值。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选择留在美国而非回国。当时正处于理论物理研究的黄金期,而刚成立的新中国不具备高能物理研究的条件。正如杨自己所言,“我留在国外对中国科学的贡献比回国要大得多”。这不是自我辩护,而是基于专业的清醒判断。他以自己的才智改写了世界对中国科学能力的认知。 晚年与翁帆惊世骇俗的爱情。现在回头看他们敢于追求所爱,这种追求个人幸福的态度本身值得尊重。 本文引自一位名叫“冰”的书有推荐,由于字数限制略作修改。读书笔记 人生 人物传记 科学家精神 多读书读好书 传记 伟人 读后感 读书心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