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临淄,秋意渐深。在200万吨/年重油加氢与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现场,已不见往日大规模土建安装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投产前井然有序的筹备工作。“项目已正式由建设阶段转入生产准备阶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主体设备全部就位,工艺流程全线打通,正全力推进设备调试等后续工作。
今日的高效推进,源于昨日的破冰攻坚。面对系列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临淄区发展和改革局在开工前牵头制定《制约系列项目开工问题清单》,联动多部门集中攻坚,通过155天连续督导,破解关键问题26项,推动项目提前半年实现开工。开工后,管理持续加力,新发现问题被及时纳入督办清单,实施“红黄灯”预警机制,推动问题解决;进入冲刺阶段后,及时绘制《系列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图》,明确节点、挂图作战,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从前期审批到现在的冲刺阶段,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专班跟进、清单管理和预警督办,这种全程护航机制,是我们抢抓工期、快速推进的关键保障。”项目经理张洪伟深有感触。针对鑫泰石化系列项目,临淄区共梳理亟须解决的问题45项,其中过半问题已办结,其余问题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异丙苯、苯酚丙酮、双酚A、重油加氢、硫磺回收、制氢等多套装置已建成中交,可实现年内竣工投产,整体建设周期缩短近20%。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稳增长、蓄动能的核心载体,为了尽快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临淄区创新构建“12345”重大项目保障机制,以机制创新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12345’机制,即围绕‘全年组内第一’和‘两个百分百’工作目标,以三张清单作为全年工作总抓手,争取市级支持和调动区、镇、企业合计四方面力量,构建一月一调度、一月一会商、一月一推进、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策划‘五位一体’工作矩阵。”临淄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于佳介绍,通过目标化管理、清单化督办和程序化推进,切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在手续办理方面,临淄区深化实施重大项目手续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合理容缺预审、并联审批,推动全区重大项目手续办理提速20%。同时,做好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构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项目建设“一路畅通”。
截至9月底,临淄区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2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73%;新建项目已开工80个,新建项目开工率73.4%,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项目谋在前、储在先,才能为经济发展持续蓄能。临淄区始终将项目谋划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项目储备质量与申报能力。
“研究吃透国家政策导向及资金投向,建立分层分类项目动态储备库,搭建与各镇(街道)、部门及重点企业的常态沟通渠道,不断提升项目谋划申报能力。”于佳说,我们围绕临淄产业优势、过百亿元大项目强带动性、填平补齐开展项目谋划;聚焦薄弱、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做优项目谋划;对纳入储备库的项目,按照项目层级、手续完备程度分类管理,跟踪调度,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动态调整等前期工作,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变为发展机遇。
今年前三季度,临淄区已谋划储备项目193个,计划总投资981.5亿元,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项目建设的“加速跑”,到机制创新的“强保障”,再到谋篇布局的“蓄后劲”,临淄区正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项目招引、推进、投产的全链条中持续发力,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坚实的奋进轨迹。
(新黄河客户端王跃海通讯员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