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完了,1名乌军士兵配13名指挥官,指挥官却不会被降级 10月28日消息,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戈尔边科在电视节目中表示,乌军前线某些营中已经几乎没有步兵,有的单位120人中仅7名士兵,其余全是指挥官、通信员,甚至出现了一个士兵配13个指挥的荒诞场景。 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指挥系统不仅没有收缩,反而固若金汤——没有指挥官为此被降级,更谈不上问责。 这事里面全是乌军现在的难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前线步兵耗得差不多了,俄乌打了这么久的阵地拉锯战,冲在最前面的步兵最吃亏,伤亡一直居高不下。 再加上现在愿意上前线当步兵的人越来越少,逃兵问题早成了乌军的老大难。有数据说,2024年前10个月,乌克兰检察官手里的士兵逃岗案子就有6万起,几乎是2022和2023两年加起来的两倍,甚至出现过整个步兵建制扔下阵地跑路回家的情况。 这些逃兵里,大多是扛不住压力的步兵和突击兵,毕竟没足够装备掩护,往前冲跟送命没区别,就像有士兵吐槽的,到了阵地就发把自动步枪,说好的150辆坦克只来了20辆,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步兵没人愿意当,可军队编制还得维持,咋办?那就往指挥官、通信员这些相对安全的岗位上凑呗。说白了,不少人就是钻编制的空子,能不当步兵就不当,能挤到指挥岗就绝不往前线凑,毕竟在前线,指挥官不用天天抱着枪蹲战壕,风险比步兵小太多。 而且乌克兰之前搞过军队改革,泽连斯基早在2025年2月就说要把最大作战单位从旅改成军,计划弄20个军级单位,说是为了提升大规模作战能力。 可这改革压根没配套好管理办法,原来旅级的指挥官岗位还没理顺,又要加军级的指挥岗,直接把指挥体系搞臃肿了。老岗位没减,新岗位又堆上来,步兵还在不停减员,可不就冒出1个士兵对应13个指挥官的荒唐事。 另让人费解的是,都乱成这样了,问责这事压根没影了。要知道乌克兰不是没搞过军事问责,2024年5月,就因为丢了阵地,乌国家调查局还把第125国土防御旅的指挥官立案调查,说他们擅离职守,真要是定罪了最多能判10年。 可到了现在指挥官严重超编、部队打不了仗的地步,反倒没人管了,别说降级,连立案的都没有。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难想,一方面指挥体系里的人关系盘根错节,真要动谁,说不定就牵出一串人,没人敢轻易动手。 另一方面前线本来就缺人,要是把这些指挥官都问责降级了,本就乱糟糟的指挥体系可能直接垮掉,高层也没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知编制离谱,先把场面撑住再说。 这种离谱编制的恶果,早就在战场上显出来了。一个士兵要听13个指挥官的命令,光传命令就得费半天劲,更别说打仗了,指挥官们各说各的,士兵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战术执行起来漏洞百出。 这也是为啥2024年乌军反攻一直没进展,连阿夫杰耶夫卡、恰索夫亚尔这些防守的重镇都丢了,俄军一路推进到波克罗夫斯克城下。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乌军实力不够,想靠武力把地盘抢回来太难,这话里其实就是对兵力失衡、指挥混乱的无奈。 更糟的是,这事还打击士气,士兵看着身边全是不用打仗的指挥官,自己却要拼命,心里能舒服才怪,逃兵只会更多,越乱越逃,越逃越乱。 现在西方援乌的劲头早过去了,所谓的“援乌疲劳症”越来越明显,2024年乌军攻进了库尔斯克,才勉强要到点援助,可力度比以前差远了。 本来援助就不够,还要养着这么多没用的指挥官,物资和钱全砸在这些人身上,真正需要装备的士兵连掩护都没有。 泽连斯基后来想靠自愿征兵补人,可连美国英国都催着他放宽征兵年龄,可见缺人缺到啥程度。现在前线这荒唐事,其实就是乌军没人、体系乱、没人敢问责的集中表现,再这么耗下去,别说反攻,能不能守住现有的地盘都悬。 戈尔边科把这事说出来,估计也是盼着高层能正视这事,可到现在也没见有啥整改动作。 毕竟动指挥体系的利益,比在前线打一仗还难。就是不知道乌克兰高层想过没,靠堆指挥官撑起来的军队架子,根本经不住真刀真枪的考验,再放任这种荒唐事继续,最后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当初泽连斯基搞军队改革时说要选“最有实战经验”的军官,现在看来,连最基本的编制平衡都做不到,所谓的改革根本就是句空话,真到撑不下去那天,这些没人问责的指挥官,还能不能坐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