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绵阳推进现代警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转自:中国环境网

深秋时节,四川省绵阳市依旧山水如画、绿意盎然。巍峨的龙门山脉与潺潺的涪江之畔,珍稀动植物自由栖息,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为守护这片生态净土,绵阳市公安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警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生态警务创新之路。

科技赋能,织密生态安全“智慧网”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和科技城所在地公安机关,绵阳公安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生态保护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绵阳公安构建空地一体、人机协同的智慧防控体系,为生态保护装上“最强大脑”。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方面,他们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犯罪链条,2024年以来,发起省级集群战役2次,推送线索6000余条,破获刑事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实践在基层不断深化。走进梓潼县七曲山林区,连绵成片的古柏树郁郁葱葱。梓潼县公安局创新建成“潼域”数字孪生系统,对重点林区实施动态建模与实时监测,实现了从传统人力巡山向现代科技助力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林区防控效率。在被誉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平武县,平武公安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布建11个智慧生态警务室、5个固定无人机巢,结合全市森警大数据平台,形成空地一体巡护网络。今年以来,平武公安通过这一智慧系统预警并处置火情、盗伐等安全隐患30余起,处置效率提升60%。

此外,绵阳公安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为案件侦办提供DNA鉴定、物种溯源等技术支持。2024年,实验室协助破获4起部督案件。

7月17日,梓潼县公安局演武派出所民警辅警在七曲山景区巡逻。唐超摄

5月20日,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民警联合护林员开展巡逻。唐超摄

联动协作,筑牢生态治理共同体

机制创新是生态警务的活力源。绵阳公安通过构建三级联动、区域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机制,创新建立市、县、派出所三级“生态警长”体系,统筹协调林长、田长、河长工作,制定生态警务“打、防、宣、治”监测指标,压实“一网格一民警”责任。目前,全市已配备生态警长156名、生态义警近7000名,设立生态警务站6个,组建联合巡查队26支,推动生态保护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今年以来,通过群防群治力量发现并处置生态隐患200余起。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开展第九次跨区域联合巡护行动。白马派出所“熊猫警长”团队作为主力军,与甘肃、陕西巡护队伍共同翻山越岭,在密林深处编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实防线。绵阳公安牵头召开四川、甘肃两省五县生态警务联席会议,签署《熊猫警长边界联防联勤协议》,组织跨区域联勤巡护3次,并与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等部门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印发联动意见等文件12份,构建起信息共享、指挥协同、执法联动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从擦亮“熊猫警长”“森防警务”等生态警务品牌,到开展200余场生态警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覆盖500万余名群众,绵阳公安正以“警察蓝”守护“生态绿”,让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着坚实的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