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风不是老年人“专利”

□通讯员侯华娟本报记者安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风是一种“老年病”。然而在今年的10月29日——第20个“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朱武生教授指出,近期气温骤降,医院收治的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提醒公众需高度重视。

朱武生介绍,临床数据显示,在年轻人罹患的中风中,有近25%与“脑血管夹层”相关。他解释,颈动脉血管壁像一根三层的管道,当受到不当外力或长期不良姿势影响时,娇嫩的内膜可能发生撕裂,血液涌入内膜夹层形成血肿,从而堵塞血管,最终引发中风。

朱武生结合接诊病例,指出了几种容易被年轻人忽视的高危行为:“躺平”玩手机,他曾接诊一名夜间紧急送医的小伙,因长期保持侧躺姿势看手机,不良姿势导致颈部血管被压迫撕裂,形成夹层,引发危重的脑干梗塞;盲目按摩放松,不少年轻人下班后喜欢去按摩店放松,但不当的颈部按摩手法可能成为血管的“致命一击”,直接导致血管夹层;运动时剧烈转头,甚至在打羽毛球、篮球等需要快速转颈的运动中,剧烈的颈部活动也可能诱发血管损伤。

除后天习惯外,部分年轻人先天血管结构存在缺陷。朱武生提到一种“猎人弓综合征”,形容头颈部像拉弓一样旋转时,椎动脉会受压导致脑缺血。他曾诊治一名打篮球后两次中风的年轻患者,其根本原因就是颈椎横突孔先天狭窄,一转颈就压迫血管。

随着南京气温骤降,血压易波动,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朱武生强调,无论老少都需做好保暖,避免早晚低温时段外出,有基础病患者务必坚持服药。

年轻人如何预防中风?朱武生建议:避免长期低头;肩颈不适应去正规医院理疗,勿随意按摩;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剧烈转颈;同时控制体重、健康饮食。他特别提醒,一旦发现中风征兆,应立即拨打120。识别中风可牢记“120”三步口诀:“1”看一张脸是否口角歪斜;“2”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是否清晰模糊。“预防中风没有年龄界限。”朱武生呼吁,“年轻人更要守住健康习惯,避免小疏忽酿成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