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腐败”,一点也不微

转自:天津日报

警车出现在百公里外的超市,司机身着便装进去购物;电动公车充电位上常有私家电车充电,原来是公车管理员将其保管的充电卡作为“通行证”,给自家汽车充电……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被曝光,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有些人义愤填膺,有些人则会问:不就是用下车、充点电,至于吗?其实,“微腐败”,一点也不“微”,治理“微腐败”,也从来不是小题大做。

在基层,“微腐败”多发易发,究其原因是权力的滥用、特权思维的作祟,一些党员干部心思“歪了”,缺少对权力的敬畏之心。有的人将帮衬帮衬的“小事情”视为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有的则抱有侥幸心态,觉得占点小便宜、搞点小吃喝,“不算什么大事”。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少干部的腐化堕落正是从一条烟、一顿饭、一张卡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腐败”败坏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并非危言耸听。

“微腐败”,“微”是表象,“腐”是本质,“危”是后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腐败”披上“人之常情”的外衣,干的却是危害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大事。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基层干部经手的大大小小民生事务多,与万千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有人动起“歪心思”、搞起“小动作”,会对群众切身利益造成直接损害,一点点侵蚀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位网友评价“公车私用”是这样说的,“这样的车开到哪儿,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损害到哪儿”。相对于触目惊心的“大老虎”,人民群众对眼前的“蝇贪蚁腐”感受更真切。这也正是“微腐败”也需“大治理”的原因所在。

“慎微”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与治世的重要理念,强调警惕小事小节。对作风问题,应无“微”不至,任何假借权力伸出的手都必然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