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京00后团伙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这事有点奇怪,稍微有点印刷和经济常识

北京00后团伙用家用打印机造250多万假币。这事有点奇怪,稍微有点印刷和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印钞有多难,用打印机造出来的假币肯定是“粗制滥造”的,不会通过基本的防伪验真检查的,甚至连肉眼检查这关都过不去。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造?换个角度看,他们的目标人群是什么?什么人会用这种假钞? 谁能想到,这群把法律当儿戏的年轻人,全是“00后”,里面还有没成年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份正式工作,却把制假售假当成了谋生的“捷径”。作案手法说起来并不复杂,先通过境外软件偷偷学造假技术,再把打印机、特种纸、专用墨水这些制假设备拆开来网购,避开平台监管,最后躲在偏远地区的平房里,用普通家用打印机批量“印钱”。警方冲进去抓捕时,打印机还在唰唰地转,空气中满是刺鼻的墨水味,一张张粗糙的假币正从机器里不断吐出来。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不光自己造,还把造假技术当成“生意”传授给别人,用虚拟币结算收款,全程用代号暗语沟通,形成了一条跨区域的制售链条。 他们真的以为这种粗糙的假币能蒙混过关?其实早就摸准了特定人群的弱点。下游的使用者会伪装成菜贩,专门盯着菜市场里用现金的老人下手。老人拿出十块、二十块的零钱付款,他们就偷偷用指甲抠掉钱的一角,以“钱破了不能用”为由让老人更换,反复几次直到老人掏出百元真钞,再趁机调包,谎称“找不开”把假币还回去。还有人假借租房的名义,骗留守老人拿出家里的整钱“换零钱随礼”,拿到真钞后迅速调包,老人根本反应不过来。除了老年人,商场里没防备心的年轻人、忙到顾不上验钞的奶茶店店员、服装店收银员,也成了他们的目标,一张百元假币换走商品和找零,全程没人察觉。 这起案件暴露的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这些“00后”之所以敢铤而走险,一方面是法律意识淡薄到了惊人的地步,觉得“家用打印机造假成本低、被抓概率小”,却不知道伪造货币哪怕一分钱,都属于严重刑事犯罪;另一方面是技术门槛的降低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普通打印机、网购的原材料,再加上境外软件里的“教程”,让他们觉得“造假很简单”。更值得警惕的是,电子支付普及后,很多人久不用现金,对假币的辨识度大幅下降,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商家,都渐渐放松了验钞的警惕,这才让粗制滥造的假币有了流通的空间。 这群年轻人本该在校园里求学,或是在社会上打拼积累经验,却因为一时的贪念走上了犯罪道路。他们可能不知道,250多万元的假币数额,已经触及了法律的严惩底线,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人生才刚起步就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而那些被欺骗的老人,有的攒了很久的养老钱被骗走,有的因为自责耿耿于怀,这些伤害远不是金钱能弥补的。 假币从未因为电子支付的普及而消失,反而换了更隐蔽的方式危害社会。这起案件既是对年轻人的警示,也提醒着所有人:现金交易时,多看一眼、多摸一下,通过“看变色、摸凹凸、透光查水印”的简单方法,就能识破大部分假币。更重要的是,法律面前没有“捷径”,任何试图挑战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