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老兵口述实录:3个师编入朝鲜人民军,打完仗只回来了12000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战火骤起。一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特殊部队,已提前几个月进入朝鲜。他们不是普通的兵,而是曾在中国战场上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精锐老兵。 这支部队由三个整建制师组成,他们换上了朝鲜人民军的军装,却依旧保持着解放军的作风与战斗力。但不到一年时间,三支部队几乎被打散,最终能活着回来的,仅剩12000人左右。这三支部队到底是如何从中国进入朝鲜的?又为何在战争中伤亡惨重,最终几乎全军覆没? 之前记错了番号,这三支部队根本不是139师那些,准确的是164师、166师和156师,全是四野里朝鲜族官兵占比超七成的“王牌”。1949年6月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委员金一秘密来华,直接跟中方提了请求,想要这几支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回国。 毛主席当时就拍板同意了,还特意批示驻沈阳、长春的164师、166师30天内完成移交,正南下作战的156师打完仗立刻回撤整编。林彪那会儿专门给中央发过电报,说部队里1.6万朝鲜族官兵不少想回朝鲜,愿意走的得妥善安排,这事儿才落了实。 1949年7月20号这天特关键,164师10821人带着轻重武器从图门入朝,166师10320人从安东过江,后来分别成了朝鲜人民军第5师、第6师。156师折腾点,1950年4月才从广东赶回东北,整合了其他部队的朝鲜族官兵,1.6万多人开到元山变成第7师 。 换军装那阵还有段插曲,朝鲜战友见166师还在用日式步枪,嘲笑“能不能打响”,战士们当场就想比试,后来靠实战让对方闭了嘴。这三师确实能打,战争初期第5师吞了韩军两个师,第6师一路杀到晋州得个“近卫”称号,第7师三天连下两城,美军没介入时几乎横扫半个韩国 。 可仁川登陆成了转折点。美军把补给线一掐,三个师在洛东江防线直接被围。166师师长方虎山是老八路,通化平叛时就敢硬刚日军战俘,可这会儿没弹药也没法子。有老兵口述说,零下三十度穿单衣,粮食断了煮树皮,重武器就几挺机枪,全靠手榴弹硬拼 。 第5师从浦项撤退时一万二千人,半个月就剩三千;第6师在晋州巷战拼掉三分之二;第7师在昌宁被坦克包抄,多数人没回来 。最后突围出来的没多少,还有七千多人被困在南方打游击,三个多月后才被志愿军第50军救出来。 有人说这是“败仗”,我特别反对。他们面对的是装备世界第一的美军,断补给守了28天,换别的部队未必能撑住。第6师师长方虎山后来率部以少胜多,把两万美军打得丢盔卸甲,这战斗力摆在哪都过硬。 满编3.7万人的部队,最后回来1.2万人,三成战死、两成被俘,还有三成留在朝鲜定居,剩下的直到1957年才陆续回国。这些老兵后来归建四野,坑道排水、夜战偷袭的经验全教给了志愿军,上甘岭战役都用上了这些法子 。 只是他们很少提这段经历,档案里好多基层官兵就剩“失联”俩字。方虎山那么能打的将领,和平后也被迫退役,想想都让人难受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