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日名将孙立人次子孙天平正式向大陆提出申请,请求将其父遗骨迁葬安徽故里。 做为抗日名将,孙立人曾经率税警总团参加过著名的淞沪会战,他亲临前线指挥,率部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2年,孙立人率新38师赴缅作战,在仁安羌战役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他指挥有方。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孙立人也随之前往,尽管在军事方面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是他并非黄埔嫡系出身,与蒋介石嫡系将领存在很多矛盾,最终受到蒋介石的猜忌,并被幽禁33年。 仁安羌一役的辉煌被载入史册。当时孙立人仅率113团千余兵力,对抗日军33师团万余人,激战两日歼敌千余,成功解救7000余名英军。 这一战让他名扬世界,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授予他“军团功勋”勋章。军人的荣耀在他身上闪耀。 淞沪会战中,他更是身先士卒。率税警总团驻守蕴藻浜,与日军反复拉锯七昼夜,自己被炮弹碎片击中,13处负伤仍不下火线。 这样一位铁血将军,却在台湾遭遇了33年的幽禁。1955年,蒋介石以“兵变”嫌疑将其软禁,直到1988年才恢复自由。 所谓“兵变”纯属莫须有。蒋介石的猜忌源于他非黄埔嫡系,且与美国有过接触,功高震主成了他遭难的根源。 1990年孙立人病重时,特意嘱咐家人,死后要归葬大陆,要么入广州新一军烈士墓,要么回安徽故里,否则不下葬。 他的棺柩至今暂厝在台中东山墓园,三十多年未曾入土。落叶归根的心愿,成了老人未了的牵挂。 孙天平早在2015年就流露过迁葬想法,那年他受邀参加大陆九三阅兵,站在这片父辈守护过的土地上,归乡之心更切。 这件事已推动超过十年,大陆方面一直积极回应。抗日英雄魂归故里,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孙立人的安徽故里在庐江县金牛镇,他的故居如今是当地的金牛镇中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家乡人的思念。 消息传到台湾,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有人说这是“统战工具”,这种说法实在狭隘,亵渎了英雄的英灵。 更多人表示支持,马英九任内已为孙立人恢复荣誉,可荣誉抵不过落叶归根的夙愿,尊重家属意愿才是真尊重。 台湾《中国时报》的民调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英雄的归宿应由家人决定,外人不该指手画脚。 历史学者杨天石说,孙立人的抗日功绩是民族共同记忆,迁葬故里是对英雄的告慰,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新一军的老兵们得知消息,纷纷留言期盼老军长“回家”。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早已在故土等候。 抗日英雄从不分党派。孙立人虽为国民党将领,却用热血守护了整个民族,这份功绩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有些势力试图用政治标签割裂历史,可在英雄的功绩面前,任何算计都显得渺小。民族大义永远高于一切。 大陆向来珍视抗日英烈,近年来已迎回多位英烈遗骨。从张自忠到戴安澜,每一次归乡都牵动人心。 孙天平的申请,是替父亲圆一个梦。这个梦里,有对故土的眷恋,更有对民族的赤诚。 英雄理应魂归故里。当孙立人的遗骨踏上安徽的土地,便是对他一生功绩最好的注脚,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