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旨演讲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李文科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梁浩楠李舒)10月28日,“人民城市智绘未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渝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围绕《以精细化、数字化赋能人民美好生活》作主旨演讲,分享三个观点。
人民的需求是城市智慧化的根本出发点
城市发展一直是文明的载体,哪里有文明,哪里一定有城市。吴志强指出,过去的城市发展中,不少决策由管理者代行,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让倾听人民真实心声成为可能。
吴志强举例,在2016年做“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时,团队直接采访了500位当地的居民。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在北京副中心生活的人的心声。采访内容整理成视频并开展数字分析,捕捉到百姓的真实需求与内心渴望。
“智慧城市、智慧技术必须要回到原点,要看得见、听得到人民的心声,找准让他们真正快乐的核心所在。”吴志强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李文科摄
智能技术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城市发展的动力是有规律的,到今天已能清楚识别城市在什么地方是最有动力,什么地方没有动力。
吴志强分享,以往不少城市管理者会倾向于重点布局河湾凸岸,但恰恰相反的是,全世界城市河湾凹岸和凸岸的大量数据分析显示,凹岸的活力比凸岸的多3倍以上,凹岸能让人民汇聚停留,可以看到两岸更美好的场景。
“这并不是过去我们想到的凸岸就好,反而是这些规律让我们做城市发展的时候,更加想到要按照城市固有的规律来做。”吴志强介绍,重庆也是这样的,凹岸的活力远远比凸岸活力大得多。从老百姓聚集、房价各个方面来看,凹岸比凸岸好得多。现如今,还可以通过分析民众在社交媒体的大量留言,进一步精准把握大家的偏好与快乐点。
全球协同创新构建人民城市的共同未来
目前,多个城市都在大量用新技术为人民服务,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用眼观察、用耳感知”人民需求,更要“用脑挖掘”精准规律。
“这需要我们用心联结全球经验。这样的经验非常多,需要全世界人类一块来交流各自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此把全世界联结在一起。”吴志强表示,智慧的城市,还是要回归人、回归美好生活,大家一起用AI的力量为全球的市民、为人类的未来共同绘制更加用心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