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沈晏

10月28日上午,舟山市召开社会救助一体化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面对海岛地区分布散、交通不便等现实挑战,舟山市以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机制创新,全力打造覆盖全面、响应及时、便民高效的海岛精准救助新体系。
精准是社会救助的生命线。舟山市民政局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社会监督”三管齐下,确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
一方面,依托省级大救助系统,对申请救助家庭的六大维度26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核对,目前已将4.99万人纳入经济状况监测范围。
另一方面,建立入户核查制度,配备449名民政探访员,根据困难程度进行周、月、季定期探访。同时,公开救助热线、三张清廉清单,并引入第三方核查,构筑社会监督网络。今年1至9月,通过这套组合拳,全市共有1291人纳入低保等救助,1121人有序退出,实现了救助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
在便捷服务方面,今年3月,舟山市民政局本地化部署的“舟到救助”智慧平台正式上线,向民众提供政策智能问答服务。此后迭代升级,创新引入社会救助“加减乘除”算法模型,救助监测预警范围从省定6类扩展至特殊病对象、困难学生等在内的10类群体,预警指标增至19项,累计成功发现并帮扶“沉默少数”28户。
全面推广移动“随心办”模式,构建“十五分钟救助圈”,将特困供养、低保边缘等13类救助事项全部纳入“全域通办”范围,居民可在任一乡镇(街道)提交申请,通过系统实时流转、数据共享,有效破解人户分离带来的救助申请难题。
针对救助资源“碎片化”问题,舟山市建立“联办快响”机制,设立“主动监测—智能派单—联合处置”闭环流程,及时响应并处理救助对象需求,通过点单式派发至各业务主管单位,合力解决群众各类困难。同时积极推动“助联体”与民生服务综合体的深度融合,依托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整合多方服务资源进驻民生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家政、健康、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就业指导等功能的集成化供给与制度创新,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更加个性化、综合化的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