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战》所代表的史观,即所谓大一统史观,那就是所谓的“先入咸阳者王之”。清兵攻破北京前,投降大清是汉奸,清兵攻破北京后,不投降大清是反贼。一切核心矛盾在于消灭割据维护大一统,那么盘踞台湾的明郑政权也只能是大清实现大一统目标的一个敌人。一方坐在紫禁城里掌握大片领土,那么剩下的部分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里的大一统的对立面。而至于坐在紫禁城里的人是谁,并不是大一统史观所在乎的。
这套逻辑甚至连双标都谈不上,而是一种虚无的不自洽。折射到今天的中国的意识形态上,这种不自洽更是日益加深。跟美帝斗要讲民族主义,统一台湾又要借用大一统史观,团结少民要用团结史观,反对极端主义又要强调汉民主体,最后还披着那层40年前就已经脱下的伪装。各种意识形态统统在这个大帐篷里,那就不免出现左右互搏,左脑大战右脑这种奇观。
Tower作为一个组织,也许还能做到把内部的人都规训成无情的政治机器。但是不幸的是受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当这所有的东西涌入同一个人的大脑,人本能地就会产生排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