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莱州市公安局莱州港派出所:树立“五个导向”点亮海港法治之光

莱州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常年有1000余艘船舶在这里停靠。一直以来,港口务工人员多、船舶停靠多、民事纠纷多,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实现平安不出事?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公安局莱州港派出所全力创建“海岸枫桥”品牌,突出强基导向、问题导向、赋能导向、长效导向、共治导向,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次执法行动中,将法治温度融入服务群众的点滴。2023年,莱州港派出所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4年,该所被烟台市公安局评为“十大执法示范单位”。

“四四四三”制度推动规范执法

莱州港派出所持续不断强化执法专项整治,加大检查接处警、受立案等源头规范执法的频次和力度,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跟进评查、研究措施、落实追责“四步式”考评机制,有效解决警力不足、出警缓慢、有案不立等问题。他们不断完善执法管理体系,聚焦警情处置、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推行执法标准化、流程化、要素化、精细化的“四化”管理办法,落实办案民警、案件主办人、法制员和所长四级审核制度,对案件办理层层把关、层层审核,确保不出现执法过错。该所严格执法考核制度,按照“谁接警、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权力、审批三张清单,不断健全完善每月考评和日常考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对民警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实体进行综合评价。

今年以来,莱州港派出所共开展案卷交叉评审12次,行政案件查处率为91.82%,刑事案件结案率为100%,未发生因行政复议被撤销或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在烟台市公安局每月执法质量“红黄蓝”考评中获全蓝佳绩。

精准普法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多亏民警上次讲了关于渔船用工合同的法律知识,不然我们这次雇工纠纷可就麻烦大了。”近日,渔民老施握着社区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莱州港派出所针对沿海地区多发的劳资、合同、海事纠纷,利用休渔期、船检日等时机,开设船头法治小课堂,用接地气的方言、鲜活的案例,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渔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实在话。

普法不是简单的法条灌输,而是精准滴灌。为了充分发挥警力资源作用,莱州港派出所制定系统学习培训计划,推行“日学、周练、月考”法律法规学习制度,确保民警辅警成为法律明白人。今年以来,他们邀请莱州市公安局法制、治安等骨干民警到所授课15次,积极组织民警到刑侦、经侦、环食药侦等业务大队跟班学习16人次。同时,莱州港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组建渔港法治服务队,定期深入码头、企业、社区,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订单式普法。从反走私反偷渡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从安全生产到环境保护,法治的种子在一次次耐心讲解、一场场互动咨询中,深深植根于群众心田。

“个十百”工作法构建和谐海港

近日,莱州港两户渔民因码头泊位使用问题发生激烈争执。莱州港派出所值班民警接警后,迅速将双方请到“海岸纠纷调解室”。调解员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从两家父辈一起出海捕鱼的交情聊起,再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利弊。一番入情入理、法理交融的劝导,最终让两位脸红脖子粗的汉子握手言和,达成了轮流使用泊位的协议。

莱州港派出所牢固树立“主防”理念,经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涉海执法管理“个十百”工作法,即:建成全省首个海上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船管十条铁规,发动百名船管网格员,凝聚起共建共治力量。

在海上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一间海岸纠纷调解室,调解员除了民警,还有几位退休后返聘的“老书记”“老船长”。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懂法律、通人情、有威望,渔民只要出现了争执,他们总能及时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莱州港派出所还建成了海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