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目录
一、信托行业头部阵营扩容至7家“万亿级”机构竞争格局引关注
二、信托密集“换帅”,迎战“三分类”转型大考
三、北方信托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再结硕果
四、平安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上半年同比增加25.56%
五、华西证券联手东海期货助力信托行业资产管理战略转型发展
信托行业头部阵营扩容至7家“万亿级”机构竞争格局引关注
日前,信托行业头部阵营再度扩容,至少已有7家信托公司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行业格局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据中国平安披露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10524.16亿元,成功跻身“万亿级”信托机构行列。
而在2024年末,华润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建信信托、英大信托这5家信托公司规模已率先突破“万亿”。
此外,上海国际信托也于2025年6月末实现管理规模跨越“万亿”门槛。至此,信托行业“万亿级”头部阵营正式扩充至7家。
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在上海举办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循环驱动论坛上致辞称,截至今年6月末,信托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为32.43万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加了2.87万亿元,增幅为9.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3万亿元,增长幅度20.11%。
值得关注的是,到2025年底是否还会有信托公司规模突破“万亿”大关。随着头部机构数量增加,七家头部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如何开展,又会对行业格局产生怎样的重塑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信托密集“换帅”,迎战“三分类”转型大考
信托机构近期密集“换帅”。
10月以来,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获批出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信托”)董事长,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信托”)新帅也在本月落定,由副总经理李正斌升任总经理。
今年以来,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谷信托”)、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爱建信托”)、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信托”)、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宸信托”)、万向信托股份公司(下称“万向信托”)、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国投泰康信托”)、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陆家嘴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更换了董事长、总经理,更多具备银行、券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走马上任。
在受访行业专家看来,多家信托机构集中变更“一把手”,反映出信托行业依然面临较大的转型及经营压力。随着信托业务分类新规落地推进,信托机构从传统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成为竞争焦点,通过更换高管适应监管合规要求,同时加速布局标品业务、权益投资等领域,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
十余家机构更换“一把手”
信托行业的“一把手”调整还在持续。
崔炳文近日获批出任上海信托董事长,从履历上看,崔炳文是“老银行人”,任浦东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总法律顾问,曾任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津西支行副行长、东丽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浦发银行天津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天津分行党组成员、行长助理,天津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天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总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总行金融市场部(北京)总经理。
不久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公布相关批复,核准李正斌中铁信托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核准,李正斌正式履行中铁信托副总经理职责。依据中铁信托2024年年报,李正斌51岁,历任中铁二局机筑处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财务部副部长,重庆垫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中铁信托财务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中铁信托总会计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金谷信托、爱建信托、中信信托、华宸信托、万向信托、平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陆家嘴信托等十多家信托机构更换了董事长、总经理,更多具备银行、券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进入信托行业,带领机构探寻发展路径。
具体来看,今年3月,林志忠获批出任国际信托董事、董事长;4月,吴淳获批出任爱建信托总经理;5月,马金获批出任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董事长;6月,涂一锴获批担任中信信托总经理,接替原总经理芦苇,后者已调任中信银行行长。
到了7月,晋军正式获批担任华宸信托董事长;8月,鲁伟鼎获批担任万向信托董事、董事长;9月,监管部门核准吕天贵中信信托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王欣平安信托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包恋群国投泰康信托总经理的任职资格。9月16日,陆家嘴信托发布公告称,王岗接替黎作强出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高管调整推动业务转型
信托机构为何在今年密集调整高管?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告诉记者,当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调整及存量业务的风险化解中,高管的变动或许对监管趋势的把控和业务转型调整带来更多思路,从而推动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预计短期内这种现象还会持续。
莫开伟进一步指出,信托机构密集变更“一把手”,主要反映出行业转型压力、监管政策变化及业务结构调整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行业实施分类推进、从传统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需通过更换高管加速布局标品业务、权益投资等领域,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二是2025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信托公司需通过高管变更来压缩通道业务,拓展标准化资产,推动业务规模实现反弹;三是传统房地产信托等非标业务萎缩,需通过高管变动来进行团队重组和资源倾斜,从而推动开发新业务领域,以支撑转型后的业务运营。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监管趋严,政策指引越发细化,处罚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合规经营得到各家信托公司的高度重视。在三分类等新规指引之下,信托公司加速转型,更换高管可为公司注入新经营理念,高效指引公司适应监管合规要求,推进公司规范化经营,完善公司团队合规体系建设,避免合规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处罚,保持稳健持续经营,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整合金融行业资源,提升风险管控和业务拓展能力。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记者分析指出,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公司战略调整都会导致信托高管调整,多家信托机构集中变更“一把手”,反映信托行业依然面临较大的转型及经营压力。管理层的变动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推动业务转型及创新、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面对转型压力,莫开伟表示,信托机构应重在业务结构优化、政策响应与战略调整,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布局和调整。首先,管理层推动公司压降融资类信托和资金池业务,有序转型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信托;其次,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融入业务;再次是强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科学决策效率,降低传统高风险业务占比。
北方信托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再结硕果
天津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实践持续深化,北方信托“盘活”系列再结硕果——近日,“盘活·津丽1号”不动产服务信托顺利完成转移登记。本单业务以“资源整合-价值修复-融资赋能”为核心路径,将分散闲置的不动产归集为规模化的信托资产池,通过价值修复与专业化运营,打通从实物资产到金融资本的价值转化通道,为国资平台构建资产盘活闭环与融资新范式。
委托人天津某投资公司作为东丽区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持有多处分布零散、难以独立融资的商业不动产,资产分散导致管理成本高企、整体价值受限,传统融资渠道受阻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东丽区发力完善配套制度,并依托市场化机制创新举措,构建起“精准摸排-分类盘活-长效监管”的全链条政策体系,2024年盘活国有房产土地44.72万平方米。试点政策实施后,该投资公司积极寻求不动产信托盘活存量资产新路径,“盘活·津丽1号”应运而生,该项目采用分批交付信托财产方式,首批交付近千平商业不动产,以信托架构对多宗不动产进行整合归集,为资产规模化运营与结构化融资奠定基础。
本业务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信托财产独立性制度优势,将多套难以直接用于融资的不动产整合为统一信托资产池。一方面,通过资产归集与风险隔离,有效提升资产信用等级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机构资源整合、价值修复,培育资产池稳定现金流,为未来开展资产证券化、信托受益权质押等多元化融资创造可行条件,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与融资能力。
“盘活·津丽1号”的成功实践,推动了不动产信托从资产管理向资本运作的转型尝试,通过构建“资产池-现金流-金融产品”的价值转化路径,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集约化管理与效能提升,更为区域发展注入可持续的金融“活水”。这一创新模式为同类国有资产盘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未来,北方信托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价值转化”服务模式,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专业智慧与金融力量。
平安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上半年同比增加25.56%
近日,信托行业头部阵营再度扩容。据中国平安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10524.16亿元,正式跨入“万亿级”信托机构行列。
又一家信托公司破万亿
数据显示,2024年6月末,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8381.58亿元。至2025年6月末,该数据升至10524.16亿元,平安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幅达25.56%,成为2025年继上海信托后第二家新晋万亿级信托公司。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底,行业已存在五家万亿级信托机构,包括华润信托(2.68万亿元)、中信信托(2.62万亿元)、外贸信托(2.15万亿元)、建信信托(1.47万亿元)与英大信托(1.09万亿元)。不久前,上海信托以11863.69亿元规模加入该阵营。同期,平安信托突破使万亿级机构数量增至七家。
公开信息显示,七家万亿信托公司合计管理规模占据行业重要份额。2025年上半年,信托行业整体管理规模突破32.43万亿元,七家头部机构管理规模占比超35%。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这反映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
资本实力领跑行业
资本充足率与风控能力远超监管要求。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规模扩张的基础保障,“万亿级”机构普遍具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抵御能力。
以平安信托为例,截至2025年6月末,其净资本规模达185.91亿元,净资本与业务风险资本比例为240.2%,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为75.5%,两项指标均大幅超过监管规定的“净资本与业务风险资本比例不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40%”要求,为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风险缓冲。
这种资本优势并非孤例。中信信托、华润信托净资本覆盖率亦长期维持在200%以上,风险抵补能力领跑行业,体现头部机构共同特征。
业务结构优化转型
业务结构向低资本消耗领域转型。“万亿级”机构的规模增长并非依赖传统高风险、高资本消耗业务,而是聚焦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低资本消耗领域,契合行业转型方向。
从业务占比看,华润信托证券投资类信托资产占比达86.61%,规模超2.32万亿元;外贸信托证券类资产占比85.25%,规模1.84万亿元;平安信托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超5900亿元,同比增长84%,同时其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业务已形成规模效应,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这种业务结构不仅符合监管导向,更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规模与收益的平衡。
以平安信托为例,公司定位轻资产、服务型信托机构,聚焦服务信托等低资本消耗业务。这种战略使公司实现规模扩张同时控制风险,资本实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依托股东资源构建生态优势
依托股东资源构建差异化生态优势。“万亿级”信托公司均具备强大的股东背景,且能依托股东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具体来看,平安信托依托平安集团近2.47亿个人客户资源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打造“保险+信托”一站式财富管理方案,2025年上半年直接带动平安集团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85.3%;建信信托、英大信托依托银行、能源类股东资源,深耕基建与产业信托领域;中信信托则借助股东综合金融平台,在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领域实现突破,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超1.53万亿元,成为行业特殊资产服务标杆。
未来,七家头部机构竞争与合作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信托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
华西证券联手东海期货助力信托行业资产管理战略转型发展